灵通视讯 发表于 2021-12-14 09:42:03

遇见诗词(散文)——崔玉龙

在这个世界上,传统诗词就像一个自带光芒的怪物,直击魂魄,照人前行。遇见诗词,自由地在诗词王国里行走,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诗词的确是个好东西,“不学诗,无以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为不刊之论。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包括回荡在古今文坛上空的所有“黄钟大吕”,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人们从中读历史、读社会、读人生,为之折服和倾倒,让思想冲破牢笼,不断地得到感情的慰藉和精神的升华。

我似乎与生俱来就喜欢诗词,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用的古诗文,不论多么艰涩难懂,我总会在班上第一个毫无磕绊地背诵下来。那时,自己多么想穿行在唐风宋雨之中,追寻古文人的踪迹,领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人风骨。然而,一个没有家学渊源的农村孩子,极难找到古诗及格律方面的书籍。所幸的是,毛泽东诗词成为自己学习、欣赏和借鉴的最好范本,也奠定了自己以后的诗作风格。毛主席诗词气吞万里,势压千古,博大精深,警句迭出,我都全部熟读成诵。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绝唱,更是荡气回肠,彰显思想巨匠、诗词大家的胸怀与气度,可谓不可逾越的高度。

自己最早尝试写诗,是17岁的时候。那年到河南确山,路过杨靖宇故居,感慨万千,就写了一首《七律·缅怀杨靖宇将军》:

英雄自有英雄气,革命何曾惜此头。

黑水白山驱虎豹,古林雪地灭仇雠。

草棉剖露惊倭胆,壮士扬威扫国愁。

天下遍传悲壮事,男儿硬骨最风流。

此诗后来曾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红金龙杯”诗词楹联大赛优秀奖;2015年,我又将前两句改为“英雄自古为民忧,赴难何曾惜此头”,第五句改为“破絮剖露惊倭胆”,被广州《诗词》报登于头版。1991年应是个转折点,我开始发表旧体诗。这年3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刊》新辟了一个“旧调重弹”栏目,专登格律诗词,自己的两首词《诉衷情》《念奴娇·迎春感赋》被选用。接着,《山西日报》《难老泉声》又连续登载了我的《东风第一枝》《永遇乐·人生感赋》《鹧鸪天·咏志》《十六字令·星》《相见欢》《清平乐·远怀》等十余首诗词。但要说真正进入创作期,已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了。近二十年来,我写诗填词每年都在百首以上,并有一二十首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如《诗刊》《词刊》《中华诗词》《诗词》《诗词月刊》《诗词世界》上发表,累计已有500多首;加上网络平台用稿,已超1200篇。同时,结集出版诗文集6本,主编了《夏县古今诗联汇编》《古都丰韵》《夏县“五老”抗疫诗文集》等,也成为中华诗词学会、山西作家协会会员。

譬如发表在《中华诗词》2006年第六期上的《农村感事(三首)》:

屋寒地冻铁冰衾,衣食常忧恐病侵。

忍睹苍生祈饱暖,岂容公仆掷千金。

带月荷锄诗意存,却知稼穑乃民根。

不枯须待及时雨,浩浩天风绿万村。

自古农耕为税愁,轻徭薄赋梦中求。

而今反哺桑麻事,大地胸怀大地酬。

此诗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被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还有2005年写的一首小诗《写真》:“猫儿围鼠转,冰炭亦相融。莫道悖常理,有钱神鬼通。”先后为业内顶级刊物《中华诗词》《诗刊》所用。《七律·七十初度》:“难得糊涂难得闲,至情至性是随缘。每将训语检行止,未敢恃才轻物天。烛照诗魂去黯寂,情依故土仰仁贤。本心宽厚长留住,直面人生二百年。”在《诗词》2020年5月第10期上刊载,多有好评。最近,《中华诗词》2021年第11期又发表了我两首七绝,一是《咏怀》:“一任秋风删往事,几随春雨忆华年。奋蹄不觉老将至,伏枥犹嘶向远天。”二是《垂钓》:“山含秋影雁横塞,人钓烟波日渐沉。闹市尘嚣无静处,悠然如梦此堪寻。”

同时,自己还会参与一些诗联大赛,譬如在2016年10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优秀中华诗词征集活动”中,我的一首《沁园春·天下为公》获优秀奖。现照录如下:

末代王朝,顷刻覆亡,归位共和。看黄花喋血,杜鹃怒放;炮惊辛亥,慷慨悲歌。历史无情,东流谁挡,天下为公化碧波。斯人去,任风云变幻,真理难磨。 曾经满目兵戈,遍世界呻吟血泪多。忆几多志士,百年奋斗;一人振臂,碑矗嵯峨。高挺三民,联俄联共,未竟雄图在伏魔。望海峡,冀潮平两岸,共舞婆娑。

当然,在诗词的道路上自己只是一个初涉浅水的用心者。我当铭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并矢志不渝地继续跋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遇见诗词(散文)——崔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