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张思学的三晋最美家庭
斑驳的历史图片、珍贵的革命物品、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在永济市城西街道任阳村有一个坐落在村民家中的“红色教育基地”,它记录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执着追求的奋斗历程,深深地影响着当地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这个教育基地就开设在村民张思学的家中。2014年起,张思学一家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家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不仅如此,张思学一家三代相处和睦,长者言传身教,传承着当地的红色文化,少者崇学向善。日前,张思学家庭获得2021年上半年“三晋最美家庭”荣誉。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12月9日,记者一行走进任阳村,根据“李雪峰生平展览馆”指路牌,沿村路前行,来到了挂有“李雪峰生平展览馆”“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红色教育基地”“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永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牌匾的张思学老人的家。
走进老人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深绿色的竹子,院落内缠绕的葡萄藤,将“李雪峰生平展览厅”和“郑林生平展览厅”映衬得格外显眼。不远处,桌子上放着的笔墨纸砚,使整个庭院传来阵阵墨香。
站在展厅前,张思学老人回忆起了展览馆建立的点点滴滴。2014年,永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希望依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李雪峰同志的事迹,建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是,该市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便来到李雪峰的故乡任阳村考察。
但经多次实地调查、与村民沟通协调,始终无法确定适合的场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陷入停滞阶段。此时,村民张思学主动提出,愿意无偿将自家房屋用于场馆的建设。
在建馆过程中,为减少经费支出,张思学将自家大大小小近百余件、价值数万元的物品,免费供场馆使用。由于房子年久失修,张思学担心展厅漏雨,便找来工人修盖了平房顶,加建了彩钢瓦屋顶。除此之外,从2014年建馆开始到2019年,纪念馆的用水、用电费用也全部由张思学承担。
到目前为止,张思学老人已为两个展览馆提供场地约180平方米。任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地点也设在老人家,有会议室3间、办公室2间。
讲述革命先辈故事
平日里,张思学和家人一起,积极配合关工委的老同志,打扫卫生、完善展馆资料、接待到访群众,人多时顾不上吃饭、休息已是常事。
展馆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只要有人来参观,张思学就要开门。有时天色已晚,一家人准备关门休息了,还会有人敲门。这个时候,张思学就一定会开门、开灯热情接待,不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白跑。
“能让更多人了解李雪峰的事迹,知道我党的艰难历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点辛苦不算什么!”据张思学介绍,截至目前,该纪念馆先后有20余个省、市的万余人来参观。
党的革命史是一部伟大而深沉的历史。场馆建成以来,张思学认真学习各类党史文件、资料,研读相关著作和论述,不断丰富自己的党史知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悟当年革命志士为了人民甘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用更加准确、生动的语言讲好李雪峰、郑林的革命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张思学用自己热情、朴实、真诚的一言一行,向参观者讲述着多年前的红色故事。
“对我们家庭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够近距离了解革命前辈的先进事迹,对老一辈革命家有客观、完整的认识,继承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和忠贞的信念。”
在张思学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孙子对李雪峰、郑林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在空余时间他们也会帮忙接待参观者,分享红色教育带给他们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思学的儿子张正奎在疫情防控期间踊跃捐款,积极投身到所在小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孙子张天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共同营造良好家风
几十年来,张思学和爱人齐白洁相濡以沫,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遇到困难、困惑时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在展馆筹建初期,齐白洁还对无偿提供自家院子有些不情愿。后来,经过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故事,备受感动的齐白洁,也加入了义务打扫展馆、热情招待参展群众的队伍,积极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这是张思学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正奎和妻子赵晓平平日里尽管工作繁忙,仍对家中老人关爱有加,时常对老人嘘寒问暖。2016年,张思学老人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个微创手术,手术完成后按照医生要求住院5天。其间,即使有母亲和护工的照顾,张正奎还是不辞辛劳地往返于工作和医院之间,每天从永济家中驱车前往医院,看望、照顾父亲。
自从老两口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后,赵晓平一有空就包揽了所有家务,并经常给公婆购买一些低脂食品。
“儿媳在医院照顾我的时候特别精心,旁人都以为是我的女儿。”前些日子,齐白洁老人患了眼疾,需要做白内障手术,赵晓平更是请假调休照顾她。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张思学的孙辈们自小就耳濡目染,深受尊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关心老人,弘扬真善美。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大家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在张思学的带动和影响下,全体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传承红色精神,家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暖、文明、和谐氛围。
祁克宁 廖旌汝 李婷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