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运城文化志
运城市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较有名望的作家和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 一生创作了几十部戏剧作品,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至今盛演 不衰。现代作家李健吾翻译出版的《莫里哀的喜剧》是迄今我国出版外国文学名著中成功 的巨著之一。景定成的《罪案》、《入狱始末记》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详见人物志李健 吾、景定成传)。
新中国建立后,又先后涌现出一批成就显著的中青年作家。
五十年代初,赵乙和郝光 浓合编的历史剧《太平天国》、和行乐贤改编的《意中缘》获1956年山西省戏剧会演创作 一等奖。1958年,赵乙又和韩刚、杜波合编《白沟河》、和韩树荆改编《冯彦上山》、《火 焰驹》。
五十年代后期,李逸民的长篇小说《双喜临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 《秋收的时候》、《丽梅的心事》、《初春的早晨》、《同伴》等颇受读者欢迎。
孙思义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借马》、《花花牛》以及《羊胡爷爷》、《红日当头》等,与西戎合作的《金匾背后》也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山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六十年代,李逸民发表了中篇小说《两个社长》、《春水碧波》,报告文学《红心向 党〉X《涑水河边》等。1974年,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模范饲养员》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4年马贵民《灯的变化》一文在《解放军报》上发表。
1971年叶汝正《在秋天的 日子里》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赵乙与西戎合编的《结亲记》、与杜波等合作 改编的《麟骨床》,均获中央文化部创作二等奖。同年,运城地区文联成立。
1980年创办 了《河东文学》刊物。自此之后,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李逸民在省级刊物发表的作品有短 篇小说《豆腐王访友》、《追悔》、《高天顺其人》、《水泉洼》、《弯不过脖子的人》、《悲欢 泪》、《苦恼》、《中断了的遗嘱》、《老处女》,中篇小说《国宝》等。
1983年,张志德的 《海浪》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申新意的相声《金不换》在《中国农民报》上发表,并获群众创作一等奖。
1984年,张旭林的诗集《山泉边》,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 年,马贵民的《六月杏》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
同年4月26日,运城市文联、运 城市文学协会成立,有会员60余人,创办了《哑姑泉》刊物。
1987年,黄树元的小说 《追》在国家级“果珍杯”征文中获鼓励奖。杨光汉的《满城春雨》获“牡丹杯”大赛优秀 奖。
1988年,李国庆、武全绒合著的《中国史诗漫笔》,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全书 约50万字,被评为纪念建国四十周年优秀图书。申新意的童话《小猫咪咪》、小戏《悔 路》,杨光汉的《秋霜》等也都先后出版和发表。
1989年,张旭林的《芳草情》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苏文娟的报告文学《涑水风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李文祥的《榜上没 名》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选入《生命歌手》一书。
1990年,李文祥的《龙头卫士》载入 《时代骄子》一书。本年底,全市共有业余作家27人,其中19人为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7人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
此外、运城市歌谣流传久远的有《盐工号子》、《骂媒婆》、《画扇面》、《闹花灯》、《四季 歌》、《姐妹踏青》,《放风筝》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