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1 17:13:39

腊八情愫(散文)——彭建国

进入腊月,感觉时光仿佛被装上了哪吒的风火轮,春夏秋冬来回飞速运转,花开的季节清晰得如同昨日,转眼间,雪花飘飘的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古人主张四时养生,每到腊月初八便要吃腊八粥。俗话说,喝了腊八粥,一年都平安。于是,人们总爱在这一天熬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要一起喝碗饱含深情的腊八粥,以示祛灾除病、六畜兴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每年快到腊八节,母亲照例要张罗着做腊八粥。初七晚上,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搬罐子倒缸,把家里平时节俭积攒下来的五谷杂粮,逐一淘洗干净,然后浸泡到水里。除此之外,还要把花生、红枣、葡萄干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

腊月初八,天还没有亮,室外一片漆黑,母亲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着熬粥。那时熬粥用的是大铁锅,母亲一边拉风箱,一边往锅底添柴火。风箱一推一拉,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随着风箱“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灶火映红了墙壁,映红了母亲那还未来得及梳理的头发下晃动着的脸庞,也映红了腊八节的晨曦。

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房里有光亮,我边系扣子边趿拉着棉鞋往外跑。见我们兄弟姊妹们眼巴巴地望着大锅,母亲说,这熬粥啊很费时,一定要耐心,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可有讲究哩!说话间,水烧开了,母亲把头天晚上精心准备的最难熬的几样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它们裂了口儿,母亲又加入易烂的其他几样干果、杂粮,一直熬到杂粮开花胀口,才将火势减去几分,再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就这样煮呀煮、搅呀搅、熬呀熬,直熬煮得杂粮稀烂,成为稀稠适中的粥浆。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浓浓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时,丝丝香甜缭缭绕绕的,不由得让我们垂涎欲滴,馋得我们一遍一遍催问,妈妈,怎么还不出锅呢?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房间。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

香气扑鼻的腊八粥,在母亲巧手的弹奏中摆上餐桌,看着母亲用心熬制成的软糯的腊八粥,白色的大米晶莹剔透,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等不及粥凉,我就迫不及待地舀一勺放进嘴里,吸溜一下,又香又甜,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急得母亲直喊:“慢点、慢点,小心烫嘴!”我哪里顾得上,直把碗里的粥喝光,还伸伸舌头舔几下碗。母亲笑眉笑眼地问我:“好喝吗?”我猛地点头,笑靥盈盈。母亲高兴得急急地又去给我盛粥。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腊八粥早已驱走了冬季的寒冷,一屋子的温暖令人如沐春风,每个人红彤彤的脸庞上洋溢着幸福的温情。一家人吃得是那样香美、那样热闹、那样幸福,浓浓的节日气氛,浓浓的亲情,全在农家人的餐桌上得到演绎和诠释。寒冷的三九天,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喝着腊八粥,暖胃暖心,幸福绵长。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腊八节该多好啊!

吃粥时,母亲总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好吃懒做,家里越过越穷,到腊月初八这天,家里竟断粮了。年轻人饥肠辘辘,搜遍了家里所有的瓦罐器具,最后只找到了散碎的8种杂粮,就把它们一股脑放到锅里,煮了一碗粥喝。从那以后,他下决心痛改前非,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腊八粥的故事是真是假,是母亲编的还是听到的,都不得而知,可是每年的此时,我们都会听到。母亲用这种淳朴的方式告诫我们,只有勤劳刻苦,才能过上好日子。

母亲除了做腊八粥,还泡制腊八蒜。她先把我们吃完罐头的瓶子刷洗干净,再倒立瓶子把水控干,把剥好洗干净无积水的大蒜放入瓶内,最后倒入能把蒜淹没的醋,加适量白糖,拧紧盖子,搁置起来。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如同翡翠碧玉。等到除夕,吃团圆饺子的时候,取出腊八蒜,倒出那醋汁,把饺子蘸着醋汁吃,有蒜香味儿,还有酸甜味儿,而且蒜也脆脆的,酸甜可口,少了原有的辣味。腊八蒜开胃解腻助消化,天生就是饺子的绝顶搭配。我拿起一瓣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慢慢地品尝着其中久远的味道。

腊八节,充满着爱,充满着希望。俗话说:吃了腊八饭,还有二十二天半。也就是说,从腊八开始,“年味儿”便开始从每家每户的“腊八粥”里飘了出来,渐渐浓起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承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坚守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是我们纪念这个传统节日的最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一碗腊八粥,串起的是家的温暖。在一碗腊八粥中,我们品尝的不仅是悠久节日的内涵,更是一份家人之间的浓情蜜意,就在这浓情蜜意中,我们将迎来全新的一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情愫(散文)——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