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3 10:21:39

刘纪昌的《扶贫纪事》这本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刘纪昌先生,我认识,不很熟。但他的许多见报散文,使我走近了他。

2013年9月16日,他写的散文《父母是我和家乡的桥》在报纸上刊登后,我读了,读得热泪盈眶。2018年4月11日,报上又发了他的散文《50岁听大妈叫我一声“伢”》,如同上篇,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掉下来。

后来,他下乡扶贫,在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仍不忘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断地写,不断地在报纸上发。那一篇篇娓娓道来、充满感情的文字,一次次激起我心灵的涟漪。

我认识他少说也有20多年,见面的机会却不多,也就两三回,但只要报上有他的散文,我每篇必读,并在阅读后剪贴下来保存。我心中视他为老师。

近日,刘纪昌先生的《扶贫纪事》一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省作家协会还将其定为5部“山西现实题材长篇作品丛书”之一。可见,该书的分量不轻。

拿到《扶贫纪事》,我就如同饿汉见了馒头,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真是手不释卷,感到其书有别样的精彩。我不仅自己看,还到处跟别人讲这本书如何如何好。

266页的书,我读到40多页的时候,就“窥一斑而知全豹”,断定这是一本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书。虽然是一本散文集,但每篇作品的内容、风格高度统一,是一部成规模、成体例的完整作品。

出于我与纪昌的关系,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看了封底上几位高人的评介,我真有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念头,不敢提笔。但这是一本好书,我又有话要说,不写点什么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说它是好书,是因为它的时代性强。扶贫工作,是党中央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扶贫纪事》正是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缩影的忠实记录。翻开书,迎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是契合着历史大势和社会走向的艺术图景与审美风度。它使我想起由来已久而又历久弥新的文学命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扶贫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沧桑巨变,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创造智慧和历史的发展进步,也推动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扶贫理应获得文学的高度关注和作家的浓墨重彩。

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刘纪昌先生及其散文创作呈现出清醒、坚定的价值追求,难能可贵。几年来,他怀着对扶贫事业的一腔热血,往来于扶贫点的家家户户,进行田野调查式的采风与踏访,每有发现,即泚笔为文,为文坛增添了一系列为时而著、为事而歌的精彩华章。

说它是好书,是因为它的故事性强。翻看《扶贫纪事》,感觉像小说,其实是散文。作家创造性地处理扶贫工作中的素材,把小说的一些元素揉进,巧妙发挥散文的文体优势,像一位知识丰富的导读者,艺术化、个性化地为读者讲述扶贫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存在。常木林、樊锁义、刘凤菊、张又又……这些书中的名字、大吕村的村民,一个个被他刻画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仿佛当年赵树理笔下的小二黑、铁算盘、二诸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纪昌先生让众多小人物在他搭建的散文舞台上不断出场,不断展示。《跟着双定去卖菜》一文,按时间顺序切割故事片段,叙述有缓有急、张弛有度,戏剧性很强;《孩子,有我们在》,专注于细节描写,一个个矛盾、一个个困难、一个个场面为读者打开了一个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让人身临其境。

从不同切入点讲述扶贫的故事,是这部散文的特色。虽然这些故事天然具有生动性,但怎样讲出不同的精彩,非常考验作家的笔力。作家往往从某一场景、某种情景开始,引出人物和故事,以灵活的笔法描述人物的身世和贫困的状态,逐渐展开生动的叙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篇一个样,不落窠臼,每篇都有一种长久的韵味,让人不由得不往下看,欲罢不能。

作家讲故事离不开文字语言。看《扶贫纪事》,没有故弄玄虚的文字,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白,完全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性格,并非张三、李四、王麻子都是一个腔调,也并非作者把自己的话用他们的嘴巴说出来。书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语言。另外,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情景和曲折的故事过程,作家都能清楚、明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给读者。《杨有道当了“牛队长”》《老梁想娶小媳妇》等包袱不断、一波三折,就是这样的佳作,写得纯净、风趣、凝练与优美。

刘纪昌先生出身农村,对农民有天然的感情,对农村又非常熟悉,加之他大学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长期致力于散文创作,这些都奠定了他用真情实感写凡人小事的文学基础。因此,他写农村题材的散文驾轻就熟,很接地气,很受欢迎。

说它是好书,是因为它的指导性强。2018年4月,运城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刘纪昌的部分文章编辑成册,以《扶贫纪事》为题印发,全市扶贫干部人手一册,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振奋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今,扶贫办的牌子在各级政府的大门上被换成了乡村振兴局的牌子。现在,各工作队仍坚守在农村一线,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乡村振兴尽心竭力。《扶贫纪事》一书仍有参考价值,在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之中,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指导性。

纵观当今散文领域,反映时代变革和表现人们情感的创作取向不断强化,散文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刘纪昌先生的《扶贫纪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张宝晶/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纪昌的《扶贫纪事》这本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