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预防(防疫接种)_运城卫生志
民国16年(1927),赤社村黄荫樁先生用自制痘苗(土法制造)逐年接种牛痘,收效甚微。民国31年(1942),运城9488人注射了霍乱疫苗,8069人注射了伤寒疫苗,1.3万人注射了牛痘疫苗;解县1.7万人注射了霍乱疫苗,3800人注射了牛痘疫苗;安邑5884 人注射了霍乱疫苗。
新中国建立后,预防接种逐年普及。
1950年,安邑、解县相继成立防疫股,并实行 了自下而上的疫情报告制度。
从1951年开始,对3岁以下幼儿进行牛痘疫苗接种。
1952 年又对3至12岁的幼儿进行接种.
1953年除对幼儿接种外,还对13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全面接种。
此后年年如此,使霍乱等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
1957年,安邑县,解虞县分别建立防疫站,对传染病进行重点防治。
1957-1973年,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伤寒等12种传染病死亡数大幅度下降。
1973年,麻疹发病20例,无一例 死t。其它传染病总发病3247例,死亡2例。
从1975年开始,在群众中普遍进行小儿麻痹糖丸、流脑、乙脑、百日咳、伤寒三联、布氏杆菌等7种疫苗的接种,接种率达90.3%,增强了抗病能力。
另外,对肠道传染等病进行了门诊监视,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
对霍乱传染病,经连年注射防疫针,已彻底绝迹;
对鼠疫传染病除进行防疫注射外,还结合除四害等项卫生活动进行预防,基本得到控制;
对白喉、脊髓灰质炎、脑膜炎、伤寒等10余种急性传染病已能做到基本控制;
其它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下降。
1983年,全市传染病总发病1333例,死亡1 例。
1986年,市卫生防疫站增设体检科,人员由1985年的45人增到57人。
当年,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传染病防治法》,在全市进行“四苗”(即百白破、小儿麻痹糖丸、流脑、 乙脑)覆盖性的普防注射工作,全市“四苗”普防覆盖率达83.33%。
1988年,全市28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防保站,并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义务宣传与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1075例,死亡1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