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安邑县与稷王山
1938年3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了安邑县城。从此,安邑的抗日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其间,安邑县的党组织建设以及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都与稷王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刚刚发生的1937年10月,为了加强党对抗战工作的领导,运城牺盟中分区安排女特派员赵辉、干玉梅到安邑县开展抗日斗争。在此之前,安邑县的牺盟会特派员是岳维藩,还有浦安修(上海嘉定人,开国元帅彭德怀夫人),也在安邑县牺盟会工作过几个月,后由组织安排去了延安。
在交接工作时,岳维藩向赵辉介绍了安邑县的基本情况,传达了党对抗战工作的相关指示。因为赵辉是来自东北的大学生,对安邑当地尤其是对农村情况了解很少,岳维藩就用现身工作经验说法,又给她介绍如何开展工作等。
1936年冬季,山西省党的工作委员会(省特工委,后改称省委)刚刚恢复时,下属各县几乎都没有党组织。根据省委要求,赵辉、干玉梅她们还担负着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任务。安邑县早期(或第一批)发展的党员有邵明纶,接着有全云(全明彦)、靳振淮、周笃信、贾献瑢等。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1938年年底,安邑县分别在牺盟会和人民武装自卫队建立了两个党小组,赵辉担任县总支委员会书记。
1938年8月,为适应汾南地区的抗日斗争,汾南地区划归安吉特委,牺盟会猗氏中心县委组建了稷王山边区工作委员会,管辖万泉、安邑、夏县、闻喜、稷山等稷王山周边地区的村庄,边委会机关驻在万泉县的南文村,边委会负责人先后是卢民安、郭星显、肖平、师宗洛等。作为安邑县党总支书记的赵辉,组织委员的干玉梅,总支委员的韩愈(当时还是预备党员,因他是军事干部中唯一的党员,因此,经请示上级,让韩愈担任了总支委员,是特殊情况下的特别决定),牺盟会特派员浦安修等,就经常到稷王山边委驻地万泉县南文村参加会议,研究工作。
1938年3月3日,安邑县城被日寇占据后,安邑县党总支和牺盟会的主要领导赵辉、干玉梅等人,就经常住在稷王山。安邑县自卫总队更名为游击队后,队里的队长、副队长都由共产党员担任,并且设立了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和支队指导员,强化了党对抗日武装的绝对领导权。
二、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
党领导下的安邑县抗日总队,虽然更名为游击队,但由于之前抗日自卫总队经常以支队的名义出现,所以,当时的日伪军和广大群众,习惯上称他们为“安支队”。
由于安支队建立有党的总支委员会,党总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认真执行军政配合,狠抓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大好局面。在不断主动出击日伪军,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也消灭了几股为害一方群众的土匪组织,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日伪军一提起安支队,也是惧怕三分。虽然自卫总队成立之初仅有两个支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发展成为三个大队、近千人的抗日武装。
抗日战争初期,安支队先后取得了太方、泓芝驿、五曹等地主动出击、伏击日伪军的胜利。尤其是1938年5月间,在同蒲铁路沿线的五曹村,安支队在伏击战中打死6名日本鬼子,打伤10余名日伪军,并缴获了**等武器物资。同年6月,安支队还分散到各村,帮助和保护农民收割小麦。当时各村路口都有安支队人员巡逻侦察,防止敌人进村抢粮,打赢了夏收保卫战。
上述几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促进了安支队的迅速发展壮大。
1938年7月下旬,根据抗日斗争形势和安支队的实际情况,由牺盟总部领导牛荫冠主持,把安邑、万泉、稷山三县的抗日游击队改编教三总队,驻地在万泉县的南文村,由孙定国担任总队长,政治部主任由共产党员陈捷第担任。为了方便工作,设立了稷王山边区工委安邑办事处,郭星显、董梓芳先后担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的组织机构与边区工委一样,也设立有农救会、青救会、工救会和妇救会。
1939年7月,在教三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212旅,由孙定国任旅长,旅政治部主任由安邑县抗日政府县长、牺盟会特派员王成林担任。在部队中共党员王成林、蒋克忠、曹普等共产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12旅清除了少数混入部队中的地痞和大烟鬼,纯洁了抗日武装。
1939年年底,万泉、安邑、猗氏三县的公安局全体人员,在稷王山根据地东文村的大庙里参加212旅的建军大会,并在大会上被宣布编入212游击第二支队,支队长是猗氏县县长张天珩,副支队长是安邑县公安局局长吴建生和万泉县县长朱一民(后叛变革命,在1940年转移太岳根据地时中途逃跑)。
三、抗日军民一家亲
日军侵入安邑县城后,安邑县牺盟会全体工作人员与县武装自卫队一起,有秩序地撤离县城。他们先撤到夏县的王峪口村,又连夜转移到万泉县的东埝底村。经过反复联系,万泉县的旧县长回复说,不考虑安排他们的食宿。万泉县牺盟会特派员程生秀又一时联系不上。
东埝底村和漫峪口村的部分群众,听说他们是安邑县的抗日武装和牺盟会的人,就挨家挨户为他们收集了一些馒头充饥,又安排他们暂时休息,让他们得以短暂休整。
1938年下半年,安邑县自卫队还处在游击状态,虽然他们经常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但自卫队并没有真正的根据地。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赵辉曾率队趁夜色掩护奔赴稷王山。听说万泉县的县政府转移到了上义村,赵辉他们决定去找由牺盟会特派员担任万泉县县长的朱一民。
当大家饿着肚子跑了几十里,终于来到上义村时,几经联系,朱一民却表现得十分冷漠,根本不顾及他和赵辉在太原同期接受学习训练,与赵辉都是牺盟会干部的情面,一再表示无力安排他们。还是万泉县的当地村民为他们安排了饭菜,才解了燃眉之急。
到了第三天,安邑县自卫总队来到稷王山万泉县的南文、生番村一带,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款待。经短暂休整后,在稷王山工委领导的安排下,赶到万泉县与安邑县交界的沟东、沟西(属安邑县境)才安顿下来,从此有了可靠的根据地和大后方。
从当地群众口中得知,转移到上义村的万泉县县长朱一民,在村里一户群众家里设立县衙公堂,办案问事仍像旧社会的县太爷一样,摆县长的官架子装腔作势,对抗战的事却漠不关心。朱一民到万泉县担任牺盟会特派员后,一屁股坐在当地财主豪绅一边,后来干脆做了一家地主老爷的乘龙快婿,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朱一民在上义村期间,独自住在村里的后东凹自然村,晚上有岗哨专门为他站岗,来往出入时,与夫人一起骑乘高头大马。这时赵辉他们才完全明白,怪不得朱一民对他们的态度是那样冷淡,更难怪他后来会公然叛变革命。
为了解决安支队武器缺少的实际问题,赵辉曾向秦尚武(时任汾南抗日游击队支队长,万泉县东文村人)要了一部分**,但随着安支队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多枪少、武器缺乏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938年5月,赵辉借去吉县姚家畔村省牺盟总会驻地汇报工作的机会,在总会领导、丈夫牛荫冠的引荐下,见到了同样住在吉县古贤村的阎锡山,成功地要回一批**弹药。后途经稷山等地运到稷王山上。阎锡山还特别准许,发给赵辉一支名牌**。
相关人物简介:
赵辉,女,1916年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即被派往山西牺盟会运城中心区工作,同年10月赵辉到安邑县任县牺盟会特派员、抗日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安邑县总支委员会书记、县委书记。1938年下半年,赵辉调任牺盟会中心区,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妇救会秘书。
1949年,赵辉南下到江西省工作,曾任省妇委会书记,并在1952年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执委。此后,赵辉先后在湖南株洲、辽宁沈阳、北京等地工作。“文革”中曾受冲击迫害。1978年恢复工作后,任国家粮食部基层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抗战期间,赵辉在安邑县工作时年方二十出头。由于她立场坚定,组织原则性强,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群众观念,在安邑县和稷王山周围的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1938年春节期间,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到晋南访问,其间曾到过安邑县。后来,李公朴在他的《走上胜利的山西》一书中写到:“县长在敌人来到前即离职他往,由牺盟会重建,敌人攻入安邑时,牺盟会特派员赵辉女士率领人民武装自卫队不断战斗,维护县、区政权……”对安邑县抗战期的历史状况,作了真实的记载,肯定了赵辉等人在安邑县工作的突出成绩。
尉培荣/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