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好婆婆(散文_)彭荣瓜
有人说,遇到好老公是运气,遇到好婆婆才是福气。自从我走进婆婆家的门,她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一些“闪光点”,总会时不时地感染着我,让我感恩珍惜这份“福气”。今年春节,我们全家过了一个幸福又愉快的春节。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快快乐乐,好不热闹。特别是我那年近八旬的婆婆,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让我们做儿女的很是欣慰。她总不听劝,老要自己下厨做饭,且边做边说,一会吆喝这个儿媳把肉碟子摆好,一会招呼那个曾孙吃新鲜水果,一会儿又逐个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孩子们笑声朗朗、追逐嬉戏,她高兴得满脸堆笑,活像一朵盛开的花。她的大呼小叫里,有包容,有理解,有祝愿,装满对家的热爱。
婆婆平生勤劳,任劳任怨。公公在学校任职几十年,家里家外的活计大都是婆婆一个人操持。她夏干三伏、冬忙三九。老辈们常说,婆婆年轻时,就是众人称赞的干活“能手”,割麦领行子,没人能跟上;锄地摘棉花,又快又好;歇息的工夫,也不忘纳鞋底、做家务活。为多挣工分贴补家用,她晌午还头顶烈日在田间劳作;寒冬,她披星戴月打杂干零活;为儿女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她除夕夜还在飞针走线……她说,多干点活,累不着的,缓一缓就有劲了。婆婆勤劳朴实的品质融入我心,她用她的行动告诉我,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从我结婚后,每逢过年,婆婆都为全家二十几口人,精心缝制好看耐穿的绣花鞋垫,龙飞凤舞,栩栩如生,哪个媳妇穿大码,哪个曾孙穿小码,她记得清清楚楚。每逢端午节,婆婆忍着热风吹拂、蚊虫叮咬,为一家老小拧五彩百索、缝玲珑可爱的香囊,儿子戴什么“心”,媳妇戴什么“心”,大孙子戴“老虎”,小曾孙戴“香布袋”,她都记得明明白白,就连家里的小花狗也戴着婆婆缝的香囊。随着家里添丁加口,婆婆缝制的香囊和鞋垫也越来越多,树皮布篮子里的花布块和五彩丝线也越来越多。婆婆一年年地缝制,把长辈对后代的爱,缝进香囊、绣进鞋垫,把平安祝福装在家人兜里。
婆婆乐于助人,甘于吃苦。街坊邻居的红白事,她总爱操心受累。喜事还好说,特别是邻家忽然夜半丧人,她总能第一个到,毫不迟疑地从家里拿需要的东西,帮着邻家料理后事,勤快的脚步常催我梦醒。好多次我起床的时候,婆婆已从邻居家帮忙回来,弄得我这“懒猫”羞愧难当。她同情恓惶家庭,邻居“红军老张”的孙女语花妹子,从小妈就不在了,她家的大小事情,婆婆从头到尾张罗打理。语花感动地对我说,姨姨就像妈一样,把我们姐妹的婚事和爷爷奶奶的丧事都操心办完了。婆婆家里常常是乡亲满座,谈笑风生。我佩服婆婆美好的心灵,赢得了邻里融洽相处的美誉。
家里门前有一块平整的菜园,婆婆每年都要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为儿女们播种应时应季的绿色食品,一垄垄、一畦畦的,鲜嫩的韭菜、水灵灵的茄子、绿油油粗墩墩的生菜、红绿相间的辣椒、灯笼似的西红柿、紫溜溜的蚕豆花、绿茵茵的葫芦蔓儿、大个儿白菜等数不胜数、应有尽有。每次回到家,我都能吃到婆婆亲手种又亲手做的可口饭菜,一家人欢天喜地、其乐融融!而我每每临走时,她总吆喝着:别走哩,这是咱自家种的蔬菜,比城里的新鲜绿色,多拿些!随着一声吆喝,各色各样的蔬菜和频频的叮咛塞满了心怀,让我体会到更多的感动。
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轮到我们家当闹社火的头,组织锣鼓队、竹马队、花鼓队等,每天几十号人都要在我家排练,待人接物应酬很多,而我的手指因为有伤,脓肿严重,什么也干不成。婆婆每天早早到我家带孩子,帮着照料这一大摊子。那时候还没买洗衣机,婆婆边热水边用手洗衣服,长长的衣杆上晾得满实满载,她又给我们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蒸好白花花的过年馒头、炸好香喷喷的马莲豆腐丸子,直到备好大年初一的饺子,婆婆才缓歇一会。她安慰我说:“你不用管这些,安心养伤,这些活,有我呢!”关爱的话语,直到如今还暖在心底。
当然,婆婆也有缺点,就是爱大声唠叨,并且边干活边唠叨。但是,理解了这些唠叨之后,就能懂得,这些对子女的唠叨里面,包含着多少丝丝缕缕的牵挂和担忧、多少真诚的付出与关爱,更深深懂得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唠叨,也是知己朋友的聊天、一种家长里短的交心倾诉。我的婆婆,虽没有牡丹的芬芳,但有寒梅的坚强;虽没有青松的挺拔,但有山一样的胸怀。美好的大家庭,缘于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婆婆倾情呵护,她如同一把古老的琴,全心全意地弹奏着全家和谐幸福的旋律;她如同一支燃烧的蜡烛,毫不吝惜地把所有的光亮留给家人;她如同一曲悠扬动听的歌,唱响全家吉祥如意的福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