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泽是不是雷夏,当疑!
史传舜渔雷泽,自古有人认为雷夏即雷泽,究竟雷泽是不是雷夏,很值得质疑。按舜居妫汭,则耕历山,渔雷泽,陶河宾,都不应在鲁卫之地,其实就是运城永济的五姓湖,即所谓晋水也。《山海经》说:“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此雷泽,指的是吴西震泽,即太湖,而关于雷泽一名的出处见于《河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在易学上,有雷泽之说。
纵观古籍与历史地名,古雷泽,并无实地可考,应疑雷泽并非一种实指,从《河图》、《洛书》和《易学》上分析,雷泽之谓自古有之,疑为一种天象之物。
《周易》说:“泽上有雷,归妹。”
易学上也叫雷泽归妹。
易学论生命之起源说道:“世间之万物,无始之始,皆出于雷泽、风雨、日月等天象之交变。
蠢者,结之为植物,灵者,结之为动物,其最灵最美者,始结为人。”这是说,最初的生命细胞产生于雷电交变偶尔形成的适宜环境之中。
而舜渔雷泽的传说,疑是借虚而言实。
汉唐时期,人们试图将雷泽作一实地研究考论。
如《汉书·地理志》说:“《禹贡》雷泽在济阴成阳西北。”
《史记正义》说:“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
自东汉郑玄之说后,隋曾废成阳县置雷泽县。
使本子虚乌有的雷泽堂而皇之于济阴之成阳。
读《禹贡》原文:“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其意是对九河进行疏导,将高处之水引至雷夏为泽,使雍沮汇合而入,宜桑之土植桑养蚕,民得以下丘居于平地。
《尚书正义》说:尧舜之时大水居于高土,禹将雷夏作泽,将高处水之引入,使百姓去除高处水患,方安居乐土。所以说:“雷夏即泽”并非说雷夏原来就是泽,舜使禹治水之先,雷夏并不是泽。
雷夏为泽,乃禹所为。可见,济阳成阳雷夏泽,与史传雷泽无关。
人们产生对雷泽之误的原因,可能与秦始皇焚书之后,汉代学者对河洛文化的无知有关。
清代胡煦在《周易函书约存》中引吴幼清之语说:“周之时,《河图》与‘天球’宝玉,同藏于王室,其贵重可知,秦汉以来,官府即不见收贮,学者亦不复见。
观《汉·志》刘歆所云,本孔安国,盖亦祖述相传之辞耳,未曾亲见图、书之象者也。
后汉郑玄注《礼记》,则不识河图为何物,及魏何晏集注《论语》,晋人作《尚书》孔传,《顾命》、《洪范》两注,呈皆用孔、刘之说,而颇失其意。”雷泽之误正出自汉孔、郑之说。
自汉以后,人们把雷夏之地,误为雷泽,始入诸多史籍。
《墨子·尚贤中》说:“古舜耕历山,陶河宾,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毕沅注:“服与蒲,音之缓急,或作蒲州府。”史传中雷泽,疑为蒲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