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3-24 13:17:09

党领导运城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西与陕西、南与河南隔黄河相望,东倚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连,北接吕梁山与山西临汾接壤,是扼守中原大地与西北、西南腹地的天然屏障;域内中条山横贯东西,绵延160余公里,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中条山北面的盐湖,有4000多年开采历史,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财富宝库,运城之名也由盐运贸易而来。

运城是一个具有“上百万年文明起源,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地方。这里发现了4500万年前印证人类最早起源的世纪曙猿化石,勘探到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痕迹的西侯度遗址;有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人类远古传说;农耕文明的起源嫘祖养蚕、后稷教民稼穑在运城都得到了考古验证;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及夏朝都城,都在运城境内。运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傅说、猗顿、关羽、裴秀、裴度、王勃、薛仁贵、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一大批灿若星河、光耀中华、彪炳千秋的文武俊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的清王朝腐败无能,任列强肆意欺凌,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奋起抗争,经过八十多年的上下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东方古国近代以来国运转折的开端。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拨迷雾、驱阴霾,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真正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而壮丽的新征程。

1926年春,中共运城支部诞生,运城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至1927年7月,运城共建立了13个中共支部和1个中共县委。1928年6月,中共河东特委成立。这是运城第一个全区性的党组织,即运城市(地)委的前身。土地革命战争的10年,运城党组织多次被破坏,先后经历了河东特委、河东特别支部、河东中心县委,再到河东特委、河东中心县委等时期,虽然经历腥风血雨,但党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1934年年初到1937年,运城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后,一直在嘉康杰等同志的领导下独立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了绛县红军游击队和晋南红军游击队,组织了平陆夺枪、稷王山暴动、中条山暴动等斗争,这些斗争在山西革命史上影响深远。

全面抗战爆发后,阎子祥同志受组织委派,回到运城组建了河东工委(后改为河东特委),随后整顿恢复重建了运城各地党组织。运城沦陷后,河东特委所属同蒲铁路以西以北各县划归中共乡吉特委,铁路以东以南各县划归中共晋豫特委。1939年10月,为应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党在中条山地区成立中条地委,晋豫特委所属运城各县归中条地委领导。中条山战役后,党重新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中条地委一分为二,建立条西地委(后改为太岳五地委)和条东地委(后并入太岳四地委)。后乡吉特委所属汾南各县归太岳五地委(汾北的新绛、稷山、河津仍属乡吉特委领导)。这一时期,虽然党的组织机构变换频繁,但运城人民的抗日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从支援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到建立八路军兵站确保前后方交通安全,再到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太岳五地委改为太岳三地委。太岳三地委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军区部队先后发动了闻夏战役、晋南反攻和运城攻坚战,在有力策应和支援陕北战场的同时,也使运城在1947年12月28日获得了解放。解放后的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医治战争创伤,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一方面发扬中国人民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不以自我安乐为满足,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组织干部西进南下,为全国解放和新解放区的建设作出了无私奉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运城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回望历史,是为了坚定初心,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回顾总结党领导运城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就是为了更加坚定运城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步伐。

运城党组织建立后,运城地区的共产党人就担负起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重任,运城地区的共产党人毫无畏惧、勇往直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运城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山西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运城党组织坚持斗争,领导了多起工农学生运动,其中盐池工人罢工、大益成纱厂工人罢工、安邑驱逐贪官县长郑裕孚和猗氏“八一农暴”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当时,山西省委屡遭破坏,全省党的革命活动南移,运城成为这一时期全省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全省先后在运城召开了四次有影响的重要会议,推动了运城乃至全省的革命斗争。这四次会议分别是:1927年秋,山西临时省委代书记王鸿钧在夏县下留村召开的党的代表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会后山西尤其是运城党组织有了一定的恢复发展;1928年6月,山西临时省委在夏县堆云洞召开的运城党组织会议,加强党对河东暴动区工作的领导,会上成立了中共河东特委,这是运城市(地)委的前身;1929年6月,中共顺直省委特派员汪铭在夏县堆云洞召开的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指示精神的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山西党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急躁冒进情绪,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1930年春,中共太原临时市委书记冯彦俊主持召开的夏县裴介会议,研究全省武装斗争的开展,安排部署太原和河东暴动。这四次会议及其斗争成果在山西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运城党组织积极探索开展武装斗争,这是当时山西乃至北方各省少有的。运城共产党人在发展组织、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和放松领导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先后领导和组织了多次武装斗争,其中在山西乃至北方影响深远的武装斗争有两次。一是1934年4月,在绛县小华山庙成立了运城地区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绛县红军游击队。游击队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等斗争,坚持斗争达7个多月。二是1936年农历三月,为响应和配合红军东征,嘉康杰组织成立了一支50多人的晋南红军游击队,并进行武装暴动,在中条山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分粮食、烧契约”的打土豪斗争。红军回师陕北后,这支革命武装被血腥镇压,游击队队员和革命群众80余人被杀害。

——运城党组织充分动员群众,使运城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前后方战略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的主要战略通道。1937年8月至10月,八路军三大主力先后在荣河县(今属万荣县)庙前东渡黄河,途经运城的万荣、河津、稷山、新绛等县北上抗日。运城党组织动员300余名船工,历时两个多月接送3万余人渡河。沿途各县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奔赴抗日前线。同时,运城人民为保障八路军兵站的运转作出了巨大贡献。1938年7月,八路军在黄河北岸的垣曲县关家村设立了兵站,随后在垣曲县同善镇北垛村设立了分站,主要用于转运抗战物资,保障人员往来安全。全民族抗战期间,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领导人多次路经兵站,运城党组织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障工作。

——运城党组织坚持中条山游击战,开辟的中条山根据地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和太岳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城境内横贯东西的中条山和流经数县的黄河构成了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抗战期间,运城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中条山筑起了一道抗战的不倒“长城”。1941年5月,党抓住时机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在条西地区先后建立了稷麓、新绛、闻喜、稷山、安邑、垣南、万泉、平陆等抗日县政府和太岳五专署,在条东地区先后建立了绛县、垣曲等7个抗日县政府,配合八路军南进支队开辟了南北长100余里、东西宽300余里,拥有20余万人口的根据地,并与太岳区连成一片。

——在运城打响的晋南反攻战和运城攻坚战,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战略大反攻的最早战役之一,有力地支援了陕北战场,为解放军学习城市攻坚战积累了经验。解放战争时期,晋南是陕北解放区的前哨。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为了支援陕北战场,从侧翼打击、牵制胡宗南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太岳军区部队于1947年4月4日发起晋南反攻战役,至5月12日解放了晋南大部分县城。5月初,陈赓所部晋冀鲁豫第四纵队第一次攻打运城。1947年10月,在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下,晋冀鲁豫第八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第二次攻打运城。1947年12月17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第八纵队、王震所部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第三次攻打运城。经过12天的激战,至12月28日,运城宣告解放。晋南反攻战役和运城攻坚战,在解放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在陕北作战,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二是人民解放军从中学会了城市攻坚战;三是有效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敌后;四是为解放大西北和进军大西南打开了通道。

——运城解放后,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无私奉献、舍身为国,大力支援全国解放。一是组织大批干部“西进南下”接管新区。从1948年年初开始,运城抽调干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接管福建、四川、甘肃等新解放区,为新生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应有贡献。二是大批运城儿女踊跃参军支前。翻身解放后,获得了土地的运城人民,并没有满足于小我的富足,而是义无反顾地以各种方式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斗中。从1947年到1949年,先后有万余名青年在家乡解放后加入解放军奔赴解放战场最前线;有五千多名民工,组成有近千副担架的远征队,随军前往大西北支前,转战陕、甘、宁、青等省,行程6000多公里胜利完成支前任务。三是为解放战争无私捐献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运城各县支前的小麦有2254万斤、花料114万斤、人力车4.17万辆。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正确总结和客观对待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一个执政党成熟的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政党,始终十分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作为河东儿女,让我们铭记党领导运城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这一段光辉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领导运城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