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4-14 12:10:52

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迎来新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个地方居民的饮食习惯、服装特色、工具使用等,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非遗工作的角度来看,传承谱系、项目特点、历史发展是一个非遗项目的基本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既能实现价值又能带来长期收益?

传统“圈粉”在当代。在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的项目中,一件非遗作品不只是精雕细琢,其中也蕴含着传承人的匠心与精神。在手工技艺类项目最多的新绛县和稷山县,当地的手工艺产品不只在省内红火,在省外也有很多客户。在前期的发展中,同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个别商家打起价格战,一些便宜的、制作不是很精细的产品陆续被生产出来。长此以往,个别手工艺品就变成了小商品,小商品无形中带来了这个行业的短暂性焦虑。毕竟在以手工艺闻名的古城绛州和稷山县都有它们标志性的手工艺品,例如,绛州澄泥砚,云雕,螺钿,金银细工等等,与它们相关的非遗产品一直以复杂的制作程序或原生态的大漆原料吸引客户。尊重传统,重视创新,遵循着慢工出细活的非遗传承人制作非遗产品,因为将精力放在了产品设计、市场拓展和更强的适用性上,他们生产出的非遗产品不仅被贴上了艺术品的标签,也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热捧,逐渐成为市场的热销产品,很多中青年人群的喜好也向这类型的传统靠拢,打价格战的产品这时大多没有了立足之地。

传统戏剧“热”当代。在运城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中,蒲州梆子、眉户、锣鼓杂戏、线腔都是当地的传统戏剧。目前,运城每个县(市、区)都有蒲剧团,临猗、芮城有专业的眉户剧团和线腔剧团。他们的每一场演出都是全体演职人员的集体发力,剧本经过无数次修改、演员练就童子功、导演反复指导和音乐创编、舞台设计等,这中间不止有汗水,还有所有人的敬业精神。帽翅功、椅子功、梢子功……在2021年运城旅游推介会上和2022年央视新年戏剧晚会上,折子戏《挂画》中的“金鸡独立”“魁星踢斗”“盘腿旋声”等椅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运城市蒲剧团)从移植传统老剧目,再到排演新编历史剧《忠义千秋》和革命现代戏《党旗飘飘》,场场观众爆满,青年演员人才辈出,蒲剧发展前景良好。

非遗正在年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可以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遗项目,并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是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承人数量已超千人。他们在传承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共同守护着这份事业。近几年,由于短视频的热播,青年一代的传承人将自家制作的非遗产品放在网络上直播展示和售卖。霸王鞭、绛州鼓乐、高跷走兽、高台花鼓等项目,也培养出了新一代的小学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障。非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人们的世代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文化精华。相信在新的时代,非遗的前景会更加灿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迎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