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4-18 19:19:00

退役军人柳永忠,不穿军装的活雷锋




卫行智 作

“再苦再难也不能倒下!”退役虽然整整30年了,但是老班长的这句话,仍不时在柳永忠的耳畔回响。

柳永忠,退役军人、平陆县吉力桃脯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力公司”)总经理。

30年来,他认真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时刻牢记部队的嘱咐,失败面前不服输,困难面前不低头,百折不挠地创业,先后带动上千人就业、上万人增收,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屡败屡战不懈创业

“干啥的?”

“街上卖鞋的,接杯水。”

“没水!我这水在沟底担的,你去沟底担呀!”

……

回想起摆小摊卖鞋的经历,柳永忠眼里泛起泪花,他抹了一把,摇摇头:“不能说,不能想!”

1992年,柳永忠退伍回家。面对独自抚养他长大的母亲、刚刚出生的女儿、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23岁的他暗暗发誓要改变家庭一穷二白的现状。

经过一番思量,柳永忠决定赶交流会,摆小摊卖鞋。

当年4月,他骑着从部队买回来的旧自行车,载着从街上捡的、自己绑扎好的钢丝床,驮着从西安批发市场进来的两箱鞋,开始到处赶周边乡村的交流会。

上世纪90年代的乡村,没有柏油路,没有路灯。为了赶第二天的交流会,柳永忠往往是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摸黑赶路。

他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年10月的一天,为了赶三门镇的交流会,他骑了5个多小时车,赶了60公里山路。

“出门时,只带两个饼子、一瓶水,这就是一天的伙食。有时候渴紧了,就去旁边的小店铺借杯水。”但在三门镇的这次经历,让柳永忠一辈子也忘不了。

柳永忠眼看着跟他一起摆摊的同行,去了一间店铺,接了一杯开水出来。但当他去时,店老板却不让接。经过一番交涉,店老板以五毛钱的价格卖给他一杯水,还是凉的。

他忍不住问:“前面那个人为啥不要钱?”“你跟人家比啥!”店老板的看人下菜,着实刺痛了柳永忠的心,他气得想打人。但想起家里的老妈,想着不能给家里惹麻烦,他硬生生忍了下来。

是啊,别人开着三轮车去摆摊,轻快又体面。他骑的却是自行车,又经历了多半年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加之衣着破旧、头发蓬乱、胡子拉碴。在人家眼里,这哪像23岁的小伙子,分明是一个讨吃要饭的叫花子嘛!

乡村的交流会一般是十天半个月,三门镇那么远,为啥不干脆住下呢?

一晚要5块钱,他舍不得。卖鞋时,一天虽然能收入百十元,但是父亲走得早,家里太穷了,哪哪都需要钱。他宁愿来回奔波,宁愿天天啃饼子,也不在外面住店、买着吃,能省一块是一块。

在卖鞋的那段时间里,柳永忠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即便他如此地拼命,一场又一场的大雨,还是无情地浇灭了他的摆摊梦。

一次,柳永忠在南村摆摊时,遇到了大雨,钢丝床上的100多双布鞋全湿了。那可是他3.5元一双辛辛苦苦从西安背回来的啊。没办法,湿了的鞋子不值钱,他只能以一两元一双的价格便宜卖了。

休息几天后,他重整旗鼓,再上西安进货。谁料,刚背着100多双新鞋下车的他,又遇到了一场猛雨。怕鞋子湿了,他赶忙脱下衣服去包,但衣服也是湿的。刚进回来的新鞋还没来得及摆上第二天的张村交流会,就变成了“落汤鞋”。心凉不已的柳永忠只能以一元一双的价钱转卖给了另一个摊主。

柳永忠卖鞋创业,以赔钱告终。

为了生活,为了亲人,再难,柳永忠也要硬着头皮继续打拼。

1996年,柳永忠嗅到了建筑行业的商机。很快,他在部官镇黑窑山开了个石料场。

开石料场,买设备、雇工人,需要投资3万多元。柳永忠借了一圈,只从一个同学处借了2000元,最后费尽周折才勉强凑够了。

借钱难,卖料难,要账更难。

1997年,柳永忠的二女儿出生,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黑窑山上。一天下午,他骑着摩托车去15公里之外的柴庄村要账。刚到柴庄村,就下起了大雨,随之电闪雷鸣。柳永忠惦记着还在山上的妻女,但为了要账,赶天黑回不去招呼她们。压下心里的熬煎,他跟对方软磨硬泡,缠到凌晨3点多,1万多元的账,好赖让对方结了2000元。

愁人的还有机器坏了,石料场没人会修。柳永忠只好开着三轮车跑到解州,80多公里的山路,走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修理师傅。人家嫌路远不想去,他又是加钱,又是送肉、送酒,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把人请过来。

一件件,一桩桩,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柳永忠都在拼尽全力地解决,但石料场还是关了门——因一名工人在没按规定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被碎石子迸瞎了右眼。法院判处石料场赔偿其5万元。

借的款还没还完,现在又多了一笔赔偿款。石料场的机器被拍卖了,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被搬走了,三轮车也被开走了。在赔进去7万元后,柳永忠的这次创业也无奈画上了揪心的句号。

退伍创业以来,柳永忠除了摆过小摊、开过石料场,还打过饼子、贩过水果、摘过棉花、开过货运部、制作过塑钢门窗……他尝试过多少行业,就品尝过多少次失败的苦涩。

为啥能坚持下来?柳永忠笑言:“是部队精神给的能量。”

“我不能倒下!每次失败,都不由自主想起王杰英雄,想起老班长讲过的猫耳洞经历。”柳永忠说,他的老班长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那个血与火的岁月,战士们挖了猫耳洞用来掩蔽,潮湿的猫耳洞生存条件十分艰苦,渴了只能趴在墙上舔水喝……“现在咱再苦,也苦不过猫耳洞啊!”

正是在王杰精神的支撑下,柳永忠屡败屡战,从未倒下。2008年,他创办了桃脯加工厂,终于苦尽甘来。

情深义重帮扶战友

创业慢慢步入了正轨,柳永忠没有忘记跟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战友。

平陆县部官镇计都村的马国平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仅是柳永忠的初中同学,还是早他一年退役的战友。同学情、战友情,让二人的联系无比密切。

1991年退役回乡的马国平跑过三轮车、做过装卸工、当过小工……也曾在创业的道路上走过很多弯路。2010年,经常南下的柳永忠看到卫浴经销的红火,便建议马国平在镇上也开一家卫浴店。

为了帮助马国平的卫浴店顺利营业,柳永忠二话没说,送去两万多元。

“当时他的桃脯厂才起步,也比较困难,但他很重情义,无论自己再怎么紧张,也要帮我。”马国平说,柳永忠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现在的企业家,把生意做得这么好、这么大,与他的侠肝义胆是分不开的。

如今,市场上卖建材的很多,竞争激烈,再加上疫情影响,马国平的卫浴生意不太好。“柳永忠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必须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对于柳永忠的帮助,马国平念念不忘。

相较于帮战友开卫浴店时的资金支持和精神鼓励,柳永忠对同样从事桃脯加工的战友,则提供了更多实质性的帮扶。

该县张村镇北村青年史朝波是一名“80后”,同样有过当兵的经历,这让他与年龄相差较大、且不是同一乡镇的柳永忠渐渐相识熟悉。

2002年,史朝波退伍,跑运输、倒腾食品批发……

“我干了很多行业,都不挣钱。回村后看到很多桃子只要有一点瑕疵,就全部糟蹋了,我就想在这块做点啥。”2016年,史朝波通过战友托战友,结识了柳永忠这个老大哥,“在桃脯加工方面,我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其他的啥都不懂,就是一张白纸”。

人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柳永忠却没想那么多,对于史朝波的求教,没有藏着掖着,从怎么建厂,到如何挖大水泥池子,再到盐、桃、水的配比等,加工桃脯的每个环节步骤,都手把手地教给了这个小战友。

“从我个人来讲,没有商业机密,没有同行竞争一说,有的只是为桃农服务,让老百姓怎么挣钱。”面对周围人的质疑,柳永忠的回答掷地有声。

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就能上手。让史朝波难忘的是,他在往大水泥池子上铺油布时,发现稍微有点风,油布就铺不进去。没办法,他只能给柳永忠打电话求教。

“腌桃子时这些活都是同步进行的,每个加工厂都在忙。但我一打电话,大哥跟嫂子就跑过来指导了,耽误了他们一天时间。”更让史朝波感动的是,柳永忠不但在技术上对他进行了无私的扶持,还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营桃脯加工的人都知道,这一行本大、利少,最大的本是桃和盐。其中,收桃这一块要压很多钱。

2019年,史朝波注册成立平陆县博远果品加工有限公司。2020年,因疫情影响,他的公司积压了40万元的货。去年,鲜桃成熟时,他又需要40万元收购桃子。

当时,柳永忠正在帮圣人涧镇晴岚村一家果脯厂建厂。但接到史朝波的求助电话后,他立即凑了20多万元,帮他周转。

在桃脯加工上,柳永忠不但对同乡战友倾囊相授,对外地的战友亦如是。

柳永忠有一个叫郭天恩的战友,是陕西合阳人,退役后在老家务农,光景一直过得紧巴巴。

一天,郭天恩在集市上给孩子买零食时,看见桃脯的包装袋上印着“山西柳劼”的商标,马上想到了老战友柳永忠,便尝试联系。一联系,果然是柳永忠。在柳永忠的资助下,郭天恩在合阳开了一家吉力分厂。

两年来,柳永忠多次前往合阳上门指导,帮助战友拓展业务。加上郭天恩自身头脑灵活,合阳分厂被经营得有声有色,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得到明显改观。

多年来,在柳永忠的帮助下,共有7名退役军人创业成功。目前,吉力公司在河南灵宝、陕西合阳等地建有6个桃脯加工分厂。这些分厂的掌舵者中,有5个都是退役军人。

不计得失带动乡亲

平陆县是黄桃种植大县,柳永忠敏锐地看到了黄桃深加工的商机。

2008年,柳永忠东拼西凑,投资了十几万元在黄桃主产地张店镇,建成了最初的加工厂——吉力桃脯加工有限公司,将收购的桃子进行初期的腌制,然后加工成标准产品投入市场销售。

此举深受桃农青睐。

“我种了20多年桃了,以前有瑕疵的桃就没人要,全得倒,而且倒都没地方倒。”张店村桃农马文跃越说越激动,他家种有12亩桃,没有桃脯厂时,他每年都要拉着瑕疵桃往沟里倒。这几年有了桃脯厂,家里的商品桃卖了后,瑕疵桃也有地方卖了,还多了一项收入。“桃脯厂对老百姓来说,好处太大了!”

马文跃说,每年一亩桃起码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桃子有瑕疵,记得有一年,遭了冰雹,一亩地连百分之三四十的商品桃都没有。种植桃树,一年光肥料、浇地、打药,一亩地就得投入3000多元。遭灾后,一亩地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连本钱都回不来。

2015年、2016年,在连续两年经历了桃子斑点病和冰雹灾害后,虽然商品桃仍然不多,但吉力公司收购了所有瑕疵桃,帮桃农挽回了损失。

对吉力公司,张店镇古城村第一书记王全心也是心怀感激。

古城村种植桃树1000多亩,全村600多户就有400多户种了桃树。以前的落桃没人收,只能往沟里倒。从2008年开始,柳永忠就把瑕疵桃统一收购、统一加工。

“每年在我们村收购的瑕疵桃达25万公斤,按两毛钱一斤算,就能给桃农增收10万元。”王全心说,吉力公司在收桃时,比其他搞初加工的公司出的价格高,一斤能高几分钱。“对桃农来说,这就了不得啦。”

2010年,古城村村委会为吉力公司送去了一面写有“思民意,解民难,办实事,暖民心”的锦旗。

“柳总跟别人不一样,他见利小,总想着让老百姓多赚点,自己薄利多销,不赔就行。”王全心十分感慨。

一次,张店镇岭桥村一位86岁的桃农前来吉力公司销售瑕疵桃。柳永忠一看,他家的桃子已经发软,不符合公司的收购要求,但看到老人期盼的目光,二话没说照价收购了这批瑕疵桃,转身把这批桃分给了员工。

吉力公司在多年的收购、清洗、挖桃核、切瓣、腌制、销售等过程中,早已摸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既帮助了桃农增收,又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每年6月—8月,桃子成熟季节,光挖桃核这一环节,每天就能为村里的留守人员带来50元—300元不等的收入。

多年来,柳永忠收购鲜桃时坚持让利于民,每年为桃农直接增加卖桃收入1200万余元,其原料收购辐射平陆县常乐、张村、杜马、部官、圣人涧、张店等8个乡镇,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

2020年,吉力公司被平陆县委、县政府认定为脱贫攻坚“扶贫车间”,产品荣登国家“扶贫832”产品平台。当年9月,柳永忠还代表平陆县参加“中国星火项目创意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夺得山西赛区退役军人组三等奖。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柳永忠从来不忘企业的宗旨,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几年来,无论他走到哪儿,都是以诚相待、规范经营。公司先后与浙江灵鑫、杭州超达、广东东阳、湖南长沙的盐津铺子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户来自天南地北,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

目前,吉力公司的6个桃脯加工分厂,年产半成品桃脯1万余吨,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成为华北地区桃产区影响力较大的桃脯加工企业之一,所生产的桃脯,大多数出口到了东南亚国家。

近年来,在做好桃脯加工销售的同时,柳永忠还借助自己的平台销售家乡的苹果、面粉、蜂蜜、粉条等农特产品,持续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尽己所能奉献社会

柳永忠热心公益,多年来用满满的正能量,温暖、感染着所遇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1999年5月,柳永忠在饭店吃饭时,碰到了一名与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服务员。他心里很纳闷,“这女娃看着跟我大姑娘差不多大,咱女还上学着哩,她怎么不去上学?”

热心肠的柳永忠上前询问才得知,这名服务员叫张雅勤,父母离异,和弟弟跟着父亲生活。她在渭南技校已经上了多半年学了,家里实在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

这哪行!柳永忠当即给了张雅勤200元,让她继续上学,并和两名战友开车把她送到了学校。

在张雅勤上学的两年时间里,柳永忠每年都会给她转2000多元的生活费。张雅勤知恩图报,在参加工作后,执意要把第一个月挣的700多元工资全部寄给这位可亲的叔叔。她的父亲为了表达感谢,特意背着家里的苹果等土特产,从常乐送到了柳永忠经营的货运部。

柳永忠的热心肠,早在他当兵时就温暖到了长治的魏红伟一家。

1988年,柳永忠当兵第二年。那年年底,他前往长治市武乡县集训。在部队休息时,认识了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魏红伟。

时至今日,柳永忠仍清晰地记得,小红伟长得很精神,也很乖巧懂事。他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母亲瘫痪在床,还有两个上学的姐姐。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窘迫。

在长治集训的近两年时间,乃至回到河北保定的部队后,柳永忠一直与小红伟一家有书信来往。他用并不算高的津贴养家的同时,还资助小红伟上学,直到他高中毕业。如今的魏红伟已成为一名省电力公司的员工,在太原安了家。

柳永忠心善,不论走到哪里,看到有困难的人就想帮一把。

1995年冬,柳永忠在贩卖水果的时候,经常前往湖南浏阳。一次,在浏阳汽车站附近,一名中年男子领着一个10岁出头的男孩来批发水果时,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男孩推着单轮车,大冬天穿着拖鞋,脚后跟裂着一个大口子。柳永忠立刻叮嘱随行人员:“下次这个娃过来,不要收钱。”

10箱苹果四五百元,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柳永忠的善举引来了这对父子的感恩,他们也有了熟识的机会。

柳永忠每次去浏阳贩卖水果,都会跟这个男孩聊天,给他讲自己当兵的经历,鼓励男孩好好读书,以后做个有出息的人,并在男孩上学后,给他汇了1200元。

后来,男孩高中毕业也去当了兵,如今已退役回乡,成为国家税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

自吉力公司成立后,员工家成绩优异的孩子,考上高中或大学时都能在柳永忠这儿领到一笔助学款。

有钱时资助,没有钱时也资助;在部队时资助,回到地方仍资助。多年来,柳永忠先后拿出近10万元,圆了14名孩子的求学梦。

捐资助学,把爱洒向莘莘学子;乐善好施,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为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柳永忠给部官镇和张店镇捐助了爱心款;每年春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柳永忠会为公司驻地后滩村65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品;去年秋季的特大暴雨发生后,柳永忠和几名战友驾车为河津灾区送去了200箱麻花、200箱矿泉水等慰问品。汶川地震、河南水灾等,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柳永忠的善心相随。

在自己事业的发展中,出身于贫寒之家的柳永忠时时不忘自己的来时路。多年来,无论对员工、战友,还是对朋友、乡邻,他都是爱意满满,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能帮则帮。

柳永忠参加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他捐献的爱心款达40多万元。他的善举在平陆被广为传颂,群众亲切地称他是“不穿军装的活雷锋”。


解世忠 范 娜/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退役军人柳永忠,不穿军装的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