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却的61名平陆民工的记忆
拨开沉沉的烟云,撩开神秘的面纱,怀着一种敬畏,带着一种虔诚,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红色的世界,去领略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时代精神。那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故事,那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那是一段令平陆人永远值得回味的“闪光记忆”。故事发生在1960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当时,负责修筑风南公路张沟段的61名民工吃晚饭时,不幸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特效药二巯基丙醇解毒。可是,平陆县医院没有这种药……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啊,当时的平陆县城只有现在的乡镇大小,交通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连一寸柏油路都没有,一根电话线就是最先进的与外界沟通的设施了。
平陆县委立即组织专人,开始寻找二巯基丙醇。
可是,三门峡没有这种特效药!运城没这种药!临汾没这种药!附近各地都没这种药!
这时,张村医院又来了电话:“如果明天早上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有十四名重患者,将会危在旦夕!”
县委书记郝世山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为了61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向中央求援,向毛主席求援。”
运城,运城,我是平陆,我是平陆,太原,太原,北京,北京……千里求援通过一根银线传向北方!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起跳动……
一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两千里外的首都,接续着开始了……
2月3日下午,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家门市很小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长途!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61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此时,国家卫生部也接到了平陆的求助电话,他们决定联系空军派飞机向平陆空投药物,并要求平陆物色一块平坦地带,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作为空投标志。
“飞机来送救命神药”。这个消息传到平陆,正在学习的干部们,撂下了书本跑了出来;学生们从教室里涌了出来;老人们拄着拐杖走了出来;新婚夫妇从温暖的新房中跑了出来;建设局的工人们和一大群红旗公社的男女社员,抱着大捆大捆的棉柴芦苇,向指定的寨头空投现场奔来……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2月3日,夜里9点03分,北京,繁星满天。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冲向银光闪闪的夜空,向平陆方向风驰电掣地飞去。
这是一次十分困难的飞行。大家都知道,飞机在天空要找到自己的飞行航线,靠的是地面无线导航系统。然而,在平陆空投场地,既没有地面指挥系统,也没有对空联络方式,加上地形复杂,山峦重重,要夜间安全把药品空投到指定地点,而且要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困难可想而知!
然而,61名民工的生命安全时时牵着机组人员的心,他们迎难而上,仔细计算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时间,尽可能地准确判断飞机所处的位置。离平陆上空越来越近时,飞机开始下降高度,从2700米一直下降到500米。亮着信号灯的药箱顺着飞机舱门送入夜空,飞向平陆。
找到药了!找到药了!上万名群众激动万分地高声呼叫。几千人簇拥着这一箱带着首都人民深情厚谊的救命药,一直传递到早已准备好的车边。郝书记指定县医院最好的医生亲自组织医疗班子,抢救中毒民工。
后来,61名民工全部得救了,破坏生产的反革命犯罪分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再后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凯歌带着平陆的闪光记忆从三千沟壑唱响全国。唱响在98年的荆州长江抗洪大堤上,唱响在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现场。
一种精神,何以能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一种精神,何以能经过岁月磨砺而历久弥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倡导的爱国、友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她所演绎出来的文明新风,不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助燃剂和推进剂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凯歌,必将唱红过往,燃情当下,影响未来!
(平陆县委宣传部选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