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4-24 11:15:12

新型农民李孝斌



从31年前的第一台农机——手扶拖拉机,逐渐增加到越来先进的大型拖拉机、收割机;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联合镇里几家农机大户,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经营大中型农机具上百台,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民李孝斌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民之路。

李孝斌及其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农作物的收获、播种、深松、深耕、旋耕等机械服务,特别是从种到收“五统一”的农业托管服务试点,与普通管理小麦相比各环节亩均成本都有减少,亩均减少投资45元,减少11.1%;产量也有增加,亩增产85公斤,增幅达22.6%。不含国家补贴的100元,全程托管的亩纯收入增加232元,达到652元,增幅达55.2%。

如今,随着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孝斌有了更大的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信心和梦想。他准备从种植环节向加工环节延伸,建设粮库、面粉加工厂甚至馒头、面条加工厂,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但这需要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好消息是,在各级的支持下,镇里目前正在协调各方面手续,孝斌很有信心:“最迟两年之内,这事肯定能办成!”

6月19日,走进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民李孝斌的大院,最惹眼的,除了各式农机外,就是高高堆起的,约八九十万斤规模的小麦了。

但那只是他今年收获的一部分,他拥有的4台收割机还在地里忙碌。

“还得忙一天,还有一百多亩地没收呢!”李孝斌边说,边从麦堆里抓起一把麦粒,娴熟地往嘴里扔几颗,嚼得嘎嘣嘎嘣响。

“今年的麦子很不错!”他说。

务新农

“攒”农机,讲诚信,推技术

李孝斌今年49岁,在农业机械中“打滚”已有31年了。

他的父亲原来在镇里的拖拉机站工作,对农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在当时人拉牛犁的时代,就斥数百元“巨资”,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据说,那是当时整个荣河镇私人购买的第一台“大型”农业机械。

跟在小手扶后面,十七八岁的孝斌与父亲在耕种自家土地之余,还为别的村民提供有偿服务。“当时耕一亩地收费三四块钱,手扶拖拉机马力也小,一天只能耕十来亩地,但比起用牛一天犁三四亩地那是快多了。”李孝斌说。

用了两年,孝斌家卖了手扶拖拉机,买回了一台运城产的12马力四轮拖拉机。进入拖拉机的“轨道”之后,18马力、25马力、50马力……马力越换越大,型号越换越先进,拖拉机配挂的普通犁也变成了旋耕犁,甚至后来又加上了背负式收割机。

李孝斌家的农机越换越勤,但基本都属于卖旧买新,数量总是保持为一台。直到2006年,他新增了一台专用收割机。心灵手巧的他加配件、调转速、换筛子,硬是把专收小麦的收割机,改造成了能收玉米、大豆、谷子的多用途收割机。

2010年,孝斌在运城参加了一个推广农机具座谈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当年他增加一台收割机,次年增加了一台拖拉机,第三年又分别加了一台收割机和拖拉机……

“从那时起,我每年在农机具投入上几乎都是一二十万元。”他说。

这一年对于孝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转变。

2010年8月,他联合镇里几家农机大户,牵头成立了“万荣县荣河孝斌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5户。经过数年发展,如今合作社经营大型农机具32台(其中100马力以上18台,谷物联合收割机8台,玉米收割机6台),100马力以下29台,农具76台(包括深松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小麦玉米播种机、犁等机具),为荣河镇、光华乡、王显乡的村民提供农作物的收获、播种、深松、深耕、旋耕等机械服务。

中里庄共有3260亩耕地,除了经济林外,尚有1800多亩种植庄稼,其中,八成是由孝斌个人提供着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

算新账

成本在降,产量在升,效益在增

荣河镇是外出务工大镇,各村从事外加剂生产的的数不胜数,村里留守的几乎全是妇孺老弱。相比于工业生产微薄如鸡肋的农业生产利润,引不起村民更多的注意力。很长时间里,村民们都是随便将土地承包给别人,有的甚至会撂荒。

“农业不是没有效益,而是没有发挥出来效益。”孝斌说。

他发挥效益的办法,就是推广新机具和普及新技术。

刚开始推广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时,有村民不放心,他就公开承诺,出现减产了他全部补齐。“传统的先将肥料撒到地里再耕种的办法,百分之三十的肥料会挥发,新技术肯定会增产,我有把握才会承诺的。”他笑着说。

接着,他又推广深松技术,耕种的深度从以前的25厘米增加到近40厘米,改善了土壤结构;他推广探墒沟播技术,使旱地的产量提高了一半……

办事靠谱,说一不二,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检验,孝斌在村民心中树立了极好的口碑。

刚开始时给村民干活,他要求主家跟一个能走路的,到地里双手抄背后看着就行了。到后来,有了QQ、微信,主家都不用去地里了,他干活时拍张照片发过去就完事了。到现在,好多村民一年到头不闻不问,该种还是该收全由孝斌操心,化肥种子农药什么的也是他来准备。村民们回来过春节了,他拿着账本到家中一算,种子化肥多少钱,播种收割多少钱,收了小麦多少斤……该给多少给多少,没一个村民质疑过。

有了这样的信任基础,2005年,他服务全村30%的耕地,2006年扩大到50%,现在更是扩展到了80%。

2017年,省里在万荣县进行农业托管服务试点调研,省里的县里的一群人来到孝斌的大院。当时,孝斌他们正在做播种前的准备,一车45吨的肥料在卸货,边上十万斤小麦种子正在拌种。

省里的人问:“你这种子肥料是卖的吗?”孝斌回答:“不是,都是自己用的。”再一细听介绍,省里的人大喜,很快,1000亩农业托管服务试点的任务就落到了孝斌头上:每亩收费360元,国家补贴100元,农户只付260元。要求是必须实行五统一:统一组织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统一组织耕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收获运输;统一进行秸秆还田。

孝斌说:“这样的要求和我实际做的差不多,我表示可以做到2000亩,省里的人不相信,最后定了1000亩。”

一年试点,大获成功。2018年,全省在荣河镇的试点面积增加到3500亩,试点课题扩大到小麦的“全程托管+异地服务”,主体扩展到万荣县荣河孝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如今,两年已过,“全程托管”的效果如何呢?

孝斌的试点区域位于村北,平常产量都比不上村南的土地,但全程托管之后,首次在产量和效益上超过了村南,最高亩产达到1400斤,上1000斤的地很普遍。

根据万荣县农业农村局的对比分析,全程托管小麦与普通管理小麦相比:各环节亩均成本都有减少,种子化肥农药少了20元,播种、施肥少了10元,病虫害统防统治(2次)少了10元,秸秆还田少了5元,亩均减少投资45元,减少11.1%;产量也有增加,亩增产85公斤,增幅达22.6%。

总计,不含国家补贴的100元,全程托管的亩纯收入增加232元,达到652元,增幅达55.2%。

土地效益提高了,而且并没有增加村民的任何时间、精力、体力成本。于是,很多村民将原来承包出去的土地又重新要了回来。“反正要回来也不用自己干,放到自己名下更安心些。”一名村民说。

如今,孝斌手中流转的土地也由最高峰的1000亩降低到现在的400亩。“要回去了好,我可以专心干托管了,精力更集中,就会干得更专业了。”孝斌说。

做新梦

延伸产业链,包产搞试点

采访时,孝斌服务的村民家麦子都已收完,只剩下他自己的100多亩了。

“每年我都是先收别人的,自家的最后收,这样村民们都放心。”他说。

这样的行事原则,让他在十里八庄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特别是国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以后,孝斌又逐渐在县、市、省级农业部门挂上了号。作为一名农民,做到这一步,也着实可以骄傲一番。

如今,随着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孝斌有了更大的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信心和梦想。

他准备从种植环节向加工环节延伸,建设粮库、面粉加工厂甚至馒头、面条加工厂,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但这需要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好消息是,在各级的支持下,镇里目前正在协调各方面手续,孝斌很有信心:“最迟两年之内,这事肯定能办成!”

对于自己从事的全程托管服务,他也有更进一步的打算。

目前,从种到收,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到运输到家,都是孝斌一手操作。虽然现在土地依然在村民各家手中,但大多数村民一年到头已经不进地了。麦子收获以后,村民或者支付托管费接收全部小麦,或者接收抵扣过托管费之后的部分小麦,或者直接将麦子折现扣掉托管费获得现金收入。而现在,就算愿意接收小麦,村民收到的也只是面粉票。孝斌与村中一家面粉厂合作,村民家中不用储存粮食,也不用折腾着磨面了,直接换算成一定数量的面粉,随用随取,方便得很。

那为什么不再往前走一步,直接包产呢?

目前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是孝斌还没有完全掌控浇水环节。

浇水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一小时浇两亩地,也有的一亩地浇两小时,而且浇水的时间窗口很紧,可能一周时间就需全部浇完,否则就会影响产量。孝斌无法充分掌控水源,地又多,所以服务的一千多亩地,不少还需要村民自主浇地。好消息是,经过各级协调,村里已决定今年将机井的部分使用权承包给他,给他创新试点提供更好的条件。

“到时候,村民就真正什么都不用管了,年初定下亩产量,到时候要粮要钱随便选就行了。我觉得农业迟早要走到这一步的,我很有信心。”孝斌说。

陈永年/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型农民李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