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4-29 17:18:37

看大戏(散文)_黄国华

看大戏

看戏是我们这些以土地为情、生活在乡村的人,最为盛行的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娱乐方式。因此,村民会因为一场戏,提前好多天就忙着做各种准备,并且通知十里八村的亲戚朋友前来观看。远远近近的小商小贩也闻风而动,积极地筹划自己的生意,以期赚钱看戏两不误。印象里,只要听说邻近的村里有戏演出,方圆十多里地的人都会赶去看。一个“戏”字,几乎把人的魂都勾跑了。

戏开演的晚上,本村和周边看戏的人提着小凳子,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地朝戏台方向走去。家庭条件好的婆娘们出门前总是要乔装打扮,然后携着或是背着小孩,妖艳地扭捏着向前移动;老头儿们弓腰驼背,嘴叼旱烟袋,手扶拐杖,缓步前行;小青年们吹着口哨,一溜风似的绝尘而去。

那时的门票大人两毛,小孩一毛,想当年低廉的票价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还是奢侈,好容易盼到唱大戏,家中成员你今晚上、我明晚上轮流去看。半大不小的孩子不愿买票,先是入场前藏在小贩摊子旮旯,如被清场人员清理出去,就又在买票入场时跟随大人后边拽住衣服往里边溜。其实,有逃票经验的机灵鬼们,相互支人梯翻过矮墙倒更见容易了。戏开始大约二十分钟时间,把门人撤了,门外的贫穷戏迷一轰而进,也能看个差不多。

开戏之前,笑声、叫声、吵闹声混成一片。有后去的人在已经坐好的观众外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喊自家人,里边的人用手捧着嘴,形成喇叭,大声呼叫自己的人进去,也有因为占位子抑或是别人加了凳子而发生吵闹。小孩子像泥鳅一样在大人堆里溜过来溜过去,好戏的人在大谈阔论今晚剧情的内容和演员的阵容。戏台左右两侧和后面所有靠墙根的地方摆放着卖吃食和小玩意的生意人,在小马灯的弱光下,芝麻糖葫芦、醪糟鸡蛋汤、炒凉粉、糖油糕、瓜子花生、毛栗、糖人等应有尽有,使人眼花缭乱,还有玻璃球、气球、拨浪鼓、泥捏的哨子……土里土气,却极适合农村孩子。买卖双方的脸上都洋溢着无限的满足感,享受着一种久违的幸福。没钱的孩子只能看着各种好吃的东西流口水,偶尔遇到熟人给一颗糖或者一把瓜子,满意得心花怒放。我最喜欢一边看戏一边嗑瓜子,这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可是就那五分钱一小筒的瓜子,平时也是奢望。看戏,似乎只是一种说法,更多的是利用看戏来一次聚会,交流交流感情,把亲情友情和淳朴的民俗民风纽结得更加牢固。

像家乡所有孩子一样,我自幼也是一个小戏迷,其实是热闹迷。我从五六岁开始看戏,家里人以为我看不懂,不予理睬。还记得当时我在地下赖了半天,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终于被好心肠的王大婶拖了起来,胡擦把脸跟上妈妈去看戏。虽衣服又脏又烂,口袋没有零花钱,但跻身于热闹的人群,也是高兴至极。当时晚上大多演的是本戏,小孩子不能理解,但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义之士,其他则茫茫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唱的好坏就也能分出个大概来。和大人们在一起看戏,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问,婶子或是妈妈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讲解,《秦香莲》《辕门斩子》《窦娥冤》……一场场戏,都被她们讲得清清楚楚。小小的我竟然都能听懂,看到伤心之处,也哭得红了眼睛。村里老百姓看戏从不挑角儿,省城来的名家,拍手热烈欢迎,演到精彩处偶尔还往台上扔条烟;本地的名角也被视为珍宝,表演结束村干部会给披红戴花以作鼓励。

记得有一年母亲带我看戏,台下的人黑压压一大片。人越来越多,场子就越围越大,我们很快被围在中间。许是前边的人坐的高遮住了后面的观众,后面人看不见就往前挤,不大会儿人群就涌动起来,有的大人干脆把孩子架在脖子上,虽然有民兵拿着长长的竹竿舞来舞去维持秩序,仍不能平息。后来民兵不得不动了真,拿起竹竿磕打起来,哪里乱动就打哪里,人群才渐渐静了下来。看戏,需要秩序,他们的行动受到群众的支持,谁也没有怨言。

记忆中戏剧的內容大多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三娘教子》《铡美案》《舍饭》《窦娥冤》《杀狗》《赵氏孤儿》《芦花》等,内容多以忠孝节义为根、劝善教化为本、惩恶扬善为魂,经典选段更是让人醍醐灌顶,久久难以忘怀。老百姓总在戏中认定“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人生结局,聊以自慰,也以此慰人。即使散戏了,观众走在路上还会议论剧情,议论哪个演员唱得好,功夫深。

现今剧团的条件好多了,戏台布景也考究多了,配上各类射灯,使舞台更加绚丽多彩。演员佩戴上无线麦克风,配有各式音响,使声音富有立体感,观众无论听觉视觉都较过去有了更舒适的享受。戏台两边一般都配放有电子字幕显示屏,可以同步显示演员的唱词,不管什么方言、道白、唱调都能清楚明白。

蒲剧由于情感悲放、表现力强,特适合农村老百姓的欣赏口味。如今家乡的蒲剧团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弘扬戏曲传统文化,推出了许多有名的剧目,像《铁面御史姚天福》《关公与貂蝉》《农祖后稷》等,演员们用蒲剧把发生在我们当地的故事唱出来,听上去特别亲切。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襟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段戏文可以十年百年百唱而不厌的原因所在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大戏(散文)_黄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