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5-1 10:11:26

河东古代壁画上的祛灾细节

在中国历史上,充斥着各种天灾人祸,包括瘟疫、蝗灾、地震等等,这些灾难的破坏力都是非常强的,对于医疗、生活等各方面条件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来说,都是非常棘手的。

那么,一旦发生这些灾难,古人会如何应对呢?在我们河东地区的一些寺观壁画中,可以看出民众对祛除灾疫的热切期望。

捕蝗图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捕蝗图

蝗灾与水灾、旱灾合为农业的三大自然灾害。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几乎完全靠天吃饭。虽然一些水利设施的兴修可以减轻水旱灾害,但是对于蝗灾来说,几乎无法可施,而完全靠人工捕捉,但这显然于大事无补。因而一有蝗灾,难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稷益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是为祭祀后稷和伯益而兴建的。稷益庙的壁画绘有文武百官、农民朝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故事,可以说是画在墙上的一部农业史。

其中,“捕蝗图”描绘的是:一群农夫、猎户中间,有手持短剑、长矛的神将,农夫们拿着各种农具,好像刚从田间出来,猎户们背着刚擒的猎物,有虎有鹿。人群前方一个蓝衣侧身农夫手捧着盘子,盘中一对禽鸟,一动一静。后面一个红衣一个白衣,两个壮年农夫,怒目圆睁,咬牙切齿,正用力将一只凶猛的巨蝗捆绑住并押着前行。后面老年农夫们神情紧张地观望着,一个老农妇还双手合十祈祷着。

通过农夫不同的动作、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和服饰装束,以及把蝗虫精夸张地表现成与真人一般大小,可见明代的先民是多么痛恨造成农业灾害的蝗虫。

历史文献曾记载:嘉靖八年(1529年)旱蝗大饥,山西等处地方当禾苗成熟之际,蝗蛹盛生,弥空蔽日,积于地面上的蝗虫厚三四寸,禾苗殆尽,农人们率子望禾痛哭,收割以为草刍之用,其他蝗蝻稍少之地禾苗未尽者尚望秋成,然未及成熟,严霜大降,一时尽皆枯槁,民所资以为食,皆其先时所捕晒之蝗蝻与木叶皮草等物……山西屡遭旱蝗,饿殍遍野。

五瘟使者图

稷山县青龙寺元代壁画 五瘟使者图

五瘟使者,为道教所奉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可怕的瘟疫是极度恐惧的,甚至认为是鬼神作祟,因此,便诞生了五瘟使者。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五瘟使者,就是稷山县青龙寺元代壁画当中的五瘟使者。从壁画上可以看出,五瘟使者的造型,分别是人身动物头,有老虎头、鸟头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瘟神的敬畏。

五瘟使者的传说始于隋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钩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如今,全国各地仍有送瘟神的习俗,就是为了将疾病和灾祸送走,祈求全家人健康平安。

送瘟神,得平安。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上下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

乔 羽/文据“文博山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东古代壁画上的祛灾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