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5-6 09:59:28

任罗乐:领袖的召唤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完相关报道后,不禁心潮奔涌,热泪盈眶。特别是听了总书记关于“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殷切希望与召唤后,我深受鼓舞,倍感亲切,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65年金秋,我从河津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在首都北京深造五年。五年间,在这所由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熔炉里,光荣的革命传统,鲜明的红色基因,“实事求是”的校训,独树一帜的校风、教风、学风,陶冶了我的情操,为我的“三观”形成和人生道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石。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的光辉题词,1940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为我们老校长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的经典祝词,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朱德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开学典礼上的重要指示,都是我成长进步的座右铭。1965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下,我第一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花怒放,欣喜若狂,便在第一时间把这一喜讯传到家乡,让父老乡亲和我共同分享这幸福与喜悦。在校期间,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亲临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我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教诲,犹如醍醐灌顶,受益终生。

1969年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奔赴工作岗位。53年来,我时刻牢记,是党和人民培育我上了人民自己的大学,饮水思源,思报春晖,我理应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我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为自己能在首都北京攻读人民大学而自豪,为工作后勤勉敬业无愧于“人大人”的称号而欣慰。2004年,我以切身体会撰写了《今世骄为“人大人”》回忆文章,向母校68周年校庆敬献臻礼。这篇文章于2005年入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的《人大往事》书中。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与母校校友会保持联系,母校的每一次腾飞都使我欢欣鼓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大学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育,使我钦敬有加,受益匪浅。

2012年6月1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特地考察了学校的《资本论》教学研究中心。

2017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开篇就点明“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并勉励师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亲临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我远在千里之外凝视电视屏幕,随着领袖的足迹,一路重游校园,一路接受熏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当年的东风楼、图书馆、八百人大教室,现在升华为立德楼、智慧课堂、世纪馆。整个学校高楼屹立,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

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激励青年一代“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英明领袖的箴言金句,振聋发聩,使我这个老青年、“40后”豁然开朗,如沐春风。


我虽然年届耄耋,但沐浴党的阳光雨露,感怀领袖殷切召唤,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桑榆虽晚,仍要为霞满天。

多年来,我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撰写编辑了51本历史文化书籍,计1200余万字。我将以总书记考察调研我的母校之日为新的起点,在晚年继续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人大人”的铮铮誓言。

抚今追昔,感慨良多,遂口占一绝,以明心境:

耄耋学子少年心,

今世骄为人大人。

领袖金言铭肺腑,

尽将余热献人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任罗乐:领袖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