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5-7 10:54:10

扶贫风劲 小院春深(散文)_贺中秋

扶贫风劲 小院春深

又是周末,放学后和往常一样,回家前先去一个老朋友家闲聊一番。说是朋友,其实应是我的父辈,今年已经八十有五。我们志趣相投,无话不谈,算是忘年之交。这位老朋友就是同村的李记典老叔。

他能写会画,还擅长剪纸,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巧人、乡土文化传承人。他一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不求名利,服务社会,谦恭自律,默默无闻,至今还坚持着每天画画写字的好习惯。

一片小竹林罩着一个老院落,门口两棵古槐,其中一棵当有千年,两扇漆黑的大门古朴凝重、平和安详。这就是他家。

我推门而入,却又惊愕止步。

这个幽静的农家小院里,一位耄耋老人和四个年轻人正在院中间屈膝围坐,相谈甚欢。

这几个年轻人是太原师范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现任第一书记钟小兵和他的三个队员——刘军强、陈懋、孙文康。他们是给老人送宣纸来的。

工作队来到村里后,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很受启发和感动,多次上门,和他研习作品,为他出谋划策,两度联系媒体,搭建平台,为老人举办画展,弘扬乡土文化,并以此为契机开启文化扶贫之路,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关怀也给了李记典老人极大的鼓舞和自信,更加激发了老人的创作灵感和动力,鞭策激励帮扶户积极上进,追求高雅,传承国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扶贫扶智方可事半功倍。他们今天来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联合张村镇文化站、县文联等单位共同为老人筹划下一个剪纸书画展。怪不得老爷子高兴得乐开了怀!

说起太原师院驻大涧北村扶贫工作队,着实有好多让人敬佩的地方。

大涧北村是坐落在山西省最南端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竹林掩映,溪水环抱,临黄河托中条远望崤函,自然环境幽雅,历史文化厚重。可是这里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落后,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好的开发利用,是平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村。

扶贫工作队进驻大涧北村后,为了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贺利勇、周琳、孟五民到钟小兵,历任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起早贪黑,在村居民舍、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情社貌及每一户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居住条件、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梳理村民致贫原因,建立了大涧北村贫困户数据库,对每家每户都是了如指掌。

工作队这帮年轻人信仰坚定,思想敏锐。在和村民拉家常、话长短中,他们进一步理顺了帮扶工作思路,将帮扶措施具体化到一户一策,十分地精准。在他们的教育引导下,村里的贫困群众逐步转变了“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鼓起了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根据大涧北村实际,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了“发展蔬菜大棚,扩大双季槐、无刺花椒栽植面积,开发旅游资源”的脱贫思路。

村民秦永安喜欢养蜂,蜂蜜收入足以补贴家用。从开始的十箱八箱零打碎敲,到现在的小具规模,蜂蜜产量已相当可观。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蜜醇仍需牵线人。蜂蜜销售成了难题,这让他备受困扰。

钟书记知道此事后,在支村两委积极配合下,带领队员多次来到秦永安家,深入了解蜜蜂养殖产销情况,讲解指导如何网上销售,搭建电商平台。一方面通过网络促销,另一方面通过搭桥牵线让蜂产品走进省城各大超市,使一度滞销的产品反而供不应求。销路打开了,收入就有了保证。仅此一项就能让这个家庭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带动一部分村民走上特色养殖这条路,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贫困户情况各有不同,工作队却能因人而异,对症施策,因势利导,一起脱贫。

驻村几年来,他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群众装在心里,将责任扛在肩上,用实干和初心诠释担当、践行使命。

他们先后为村里硬化田间道路,更新机井配套设施,兴建蔬菜温室大棚,扩大双季槐、花椒树栽植规模。村里还引进粉条加工生产线,每年春季为村民提供优良红薯种苗,暑假期间利用学院资源优势,给村里娃无偿补课,给孩子们赠送学习用具,还在村里多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定期开设农业技术讲座,疫情期间帮助农户销售蔬菜,并投资开发百亩竹林、吴庙秋风、五龙庙水库等旅游项目……

傍晚的小院树影婆娑,凉风习习,飘溢着新竹浅浅的香味。燕子在屋檐下喂小鸟,麻雀躲进了竹林,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和谐温馨,其乐融融。不知不觉暮色降临,大家余兴未尽,依依惜别!

太原师院在资金、技术、精神、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给予了大涧北村最大限度的帮扶,这样的扶贫精准及时,务实长效。有这样一群人扎根大涧北村与我们并肩作战,挥洒汗水,坚守信念,绽放青春,何愁不能脱贫摘帽,实现小康!

决战脱贫风正劲,小院春深有几许。走出小院,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夹杂着田野的清香让人陶醉,撩人心扉。

一个村容整洁、管理规范、设施完备、风景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农村越来越清晰地向我们走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扶贫风劲 小院春深(散文)_贺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