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精补血用地黄
童年时代,我便认识地黄这味“名贵”中药。说它名贵,是因为在我们老家,它并非野生而是人工种植,需做除草、施肥、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那时生产队的地黄地,是我们的儿童乐园。每当放学,三三两两的同学就去地里戏耍。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地黄开花的季节,花形似罐,花蕊蜜甜。农家的孩子们吃不上糖,拽个花朵吸在嘴里也能甜半天。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新挖出来的地黄,为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能。《名医别录》曰“治妇人崩中血不止,鼻出血、吐血,宜捣汁服用。”烘焙后,为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有补血滋阴的功能。《神龙本草经》曰“主治元气受伤,驱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经黄酒浸泡蒸煮后,为熟地黄。性甘,微温,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中医《方剂学》中著名的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用它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地黄作为药食两用之品,在《抱朴子》有记载:“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从东汉时起,就有人用地黄、蜂蜜煎膏服用,以图养生长寿。明太祖十七子朱权的《臞仙神隐》,对生地黄粥亦颇为推崇,其云:“地黄粥,切生地二合,蜜一合,同炒令香熟,候粥熟时乃下同煮,取熟食粥之,大能和血生精。”
地黄亦是畜禽补阳助阴的要药。《物理小识》有“老马食地黄为驹”的记载。在《农业百宝全书》则有“雄鹅滋补法,除饲玉谷外,又不时购熟地黄补充之,则体力不乏,阳道兴也”的记载。
关于地黄的由来:据说在唐代,有一年黄河下游地区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瘟疫而死亡。当地的县官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灵庇佑,意外得到一株草药。这种药的根块大而短,颜色微黄,形状很像山萝卜,味道发苦,因是皇天赐药,所以此药被称为“地皇”。神农山北草洼有很多这种药,县太爷命人上山去采挖,用这种药解救了百姓。后来老百姓把它拿回来种植,当作药物使用,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便把它叫成地黄了。
王新德/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