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稷稼穑的深秋里沉醉
秋日,风光绚丽;秋风,萧瑟凄凉;秋雨,缠绵惆怅;秋景,异彩纷呈。经历着繁忙而紧张的日子,度量着简约而紧凑的光阴。秋天,说来就来,来得美好,来得迅疾。后稷故里、红枣之乡,秋景迷人,秋霞满天,秋风送爽,秋色怡人。
后稷故里,从发现粒食,到培植五谷,从教民稼穑,到五谷丰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化,这农业发源地、稷播丰登处竟是如此神奇。
稷山国家汾水湿地公园荷花园,惬意十足的俊男俏女,把喧嚣的时光梳理成爱,在秋的淡然与恬适中,静守一份淡泊与从容,让美丽的心灵芳香四溢,历久而弥香……远方的朋友,你可否与秋一同摄影,一同吟诗,一同诵读,一同颂歌。
华夏农耕始祖后稷在此发现粒食,教民稼穑,在稷王山一带建立了当时最早的“农业示范园”。中华古代农耕文明的奠基人后稷当年在这一带指导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他曾依赖于羲和制定的历法,根据季节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和生活。
在这广袤富饶的后稷大地上,简约绚烂的秋色元素和符号,从春写到秋。走过了秋冬,奔向春夏,四季与稷乡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料记载,从这里走出的羲和,只因擅长观测四时星象、制定时历,便被尧委以重任,成为尧时的天文历官。
地处晋南陶寺城遗址的观象台,距今约4700年。“观象台”遗迹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成为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重要的实物例证。陶寺观象台考古成果,被中国国家文物部门定为国家级重大考古发现。
春夏秋冬的轮回,让人们体悟到四季分明的千姿百态与精妙绝伦,感受到初春的异彩奇光、仲夏的风情万种、深秋的盛宴绝唱、隆冬的诗情画意。
北方的杨树林叶子绿中泛黄,已显醉意,此时正徐徐谢幕。秋风似乎也有了劲力,微冷中飘逸着清爽,寒冷中包裹着温馨。
也许,真没有哪一种幸福可以跟种子的力量相比。从生根到发芽,种子给了土地完美而真诚的回馈。
枣乡都市生活,则多了几分矫情。许多人漫步在国家板枣公园,欣赏收获的真谛;或只在自家庭院的花盆里,种下种子,彰显古老的寓意,有时虽没有果实,但也觉心满意足。
光阴荏苒,如风似烟,百味杂陈,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酸甜苦辣。从春播到秋收,虽无法触摸,却又如影随形。
喜好悠闲的人,便背着背包,拿着相机,穿着花红柳绿,脚蹬休闲鞋,匆匆赶路,或汽车,或电摩,走到汾河桥头堡,穿行于一片杨树林,看春风飘逸过的秋水秋色,山长水阔,一程复一程。
追逐秋色,爱在深秋。杨树叶子,色彩纹路丰富有质感。车子,行在宽阔运稷一级路上,路两旁是泛黄的草木。它们只是穿腻了绿色的衣裳,换了容颜。汾水边,偶见白芦花随风摇摆,算是一片枯黄里小小的惊艳。
到位于稷乡东北隅的东庄村,寻访羲和庙以及其他的人文遗迹。唐尧时创制历法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死后即葬在东庄村北一带。那里有四大陵墓,墓前有羲和庙。
“羲陵晚照”,历经数千年的轮回,已成为当地古代八景之一,载入史册,供人寻访、激赏。
被收割了庄稼的秋野,辽阔无际,让人心生感慨,无端觉得感动。黄土地啊,真的是厚道、诚实,真诚而慷慨。叶落归根,并不是永远地消逝,而是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精彩地绽放。寻找飘落的杨树叶,或卧或坐,与满地的杨树叶子亲近,游人显得兴奋而欣喜。
秋风秋色身边过,靓丽倩影入画来。无论穿行于民乐园,还是伫立于民乐园,或站在杨树林间,穿上大红格子长外衣,头戴多棱角帽子,肩挎小包,摆个乐见新奇的姿势,收获的满足感,让人一往无前,一路追寻。这样的行为艺术,多像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啊?
秋山秋水,草木同行。如禅的秋韵,魅力四射,将秋的美丽收藏。偏爱秋色,秋天风光之美无可替代,秋天的幸福感爆棚,像成熟的果实,心里灌满了枣蜜。
时光不停留,不觉秋已深。摘下一缕秋色,日子变得沉静了。风光中没有了姹紫嫣红,生活中也没有了更多的喧嚣。最清的秋,静到无言;最深的爱,灵魂相伴。
曦光清朗,天空湛蓝。来日方长也不长,追寻着幸福感,享受着获得感,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