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叔的昵称——垣曲镲_散文
八叔,是我大爷爷的小儿子,小名王祥,大名王维学,在父辈九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侄子侄女都习惯叫他八叔。八叔的昵称是“垣曲镲”。短短几年,这个名字便叫响了垣曲的大街小巷,成了地方乡土镲文化的代名词。昵称几乎掩盖了他的真名。因为他当过多年副县长,老百姓又叫他镲县长。他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镲文化的传承人,其昵称实至名归。
有人会问,啥叫镲?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但八叔的镲段子作了明确的解答:“要问啥叫垣曲镲,就是说咱垣曲话。它是垣曲土特产,也算一个闪光点。很通俗很幽默,字字句句逗人乐。一般两句一押韵,大家听着就怪顺。啥人啥事都能讲,百姓一听都能懂……”
我对镲的最初印象,是小时候戏台上的压轴节目——弟居伦打镲。只见小老汉一出场,还未开口,台下先响起掌声。那时,我也记住了不少经典的镲句——“别人开会凭记录,我就凭这皮肚肚。”“饭熟啦开开锅,孩子们都是各顾各。”“一个被窝十条腿,天天黑了不缺水!”小老汉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却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他的镲张口就来,现场感极强,听镲可明事。垣曲县老一辈闻名遐迩的打镲人,非南山弟居伦莫属。
八叔的镲,就有弟居伦的味道。第一次听八叔打镲,是在老家槐坪村搬迁后的年终总结大会上,他的镲把乡亲们乐得东倒西歪。我记住了最后点睛的几句:“进了县城变了样,故乡老家不能忘。经常回去转一转,老宅山水看一看。艰苦创业不怕难,一代一代往下传。”听着韵味十足的《镲说槐坪村》,我仿佛回到了故乡,流连在家乡的山水之间……
是啊,看到了家乡人摘掉穷帽,安居乐业,勤劳致富奔小康,家家过上幸福生活,感恩之情岂能不在心头激荡?
八叔的镲,贴着时令,接着地气,连着乡愁,关心的是百姓疾苦,流露的是浓浓乡情。他曾为了家乡人的移民搬迁,磨破了嘴,跑烂了鞋。他用一台照相机留住了家乡的山水风光,他把南山老家的田园风情,锁定成一张张图片,成为永久的记忆。
八叔与新中国同龄。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他在老干部总结宣讲会上以镲讲故事,把会议推向高潮。
“老家居住在深山,家境贫困太寒酸。父亲去世我还小,穷人孩子当家早。”1965年,我四岁时,大爷爷就去世了,当年八叔才十几岁。大奶奶踮着一双小脚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模样,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记事起,八叔一直在外求学。大奶奶在家养了几只鸡,靠纺花织布、穿针引线、做鞋缝衣裳,艰难度日。因是和我住一个院子,八叔每次来信,都是由我读给不识字的大奶奶听。那字里行间,满溢着八叔对母亲的孝顺与牵念,令我感动至深,潸然泪下。不管光景有多难,大奶奶听信时总是一脸欣喜的表情。那时,我读懂了母子情深。八叔信里描述的外面世界的风景,也曾是我远眺的窗口。听大奶奶说,八叔从小上学就不用大人操心,勤奋好学,天上飞过一只鸟都能写成一篇文章。由于家境贫寒,八叔求学路上吃尽了苦。高中毕业后,他在家务农两年,犁地播耧,打铁钉掌,做木工和泥盖房,砍杉板刮柄把,烧火做饭当炊事员,他干一行爱一行,成为我们小辈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表率。
八叔的人生转变,是从被推荐上大学开始的。但是,出外求学,生活更艰难。他曾告诉我,到山外求学,他背着铺盖卷,穿的是奶奶做的布鞋,靠的是两条腿走路。从南山到县城,再到山外,是多少路,要走多长时间,其中的苦和累可想而知。他的工作历程,也是由最基层的农技员干起,从办公室到农工部,从干事到副主任,从乡镇书记到政府办主任,从移民办主任到副县长。迈步两脚印,一步一台阶,工作四十年,官至正县级。他没有挣到金山银山,却与老百姓建立了鱼水之情,留下了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口碑。许是他走进了百姓心中,倾听了百姓心声,受到地方语言风格的熏陶,才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他编起镲来,得心应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的镲有南山弟居伦的风格,而又不是按部就班,他把城乡文化有机结合,把方言与普通话两厢糅合,有乡土味又有雅韵,让南瓜菜上了大雅之堂,把民间曲艺搬上舞台,刊上了纸媒,让垣曲镲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垣曲镲不仅替老百姓说话,而且成了宣传家乡、传播真善美的窗口。
八叔真正编镲打镲、以镲代言的形象走进人们的视线,是他退休以后。大多数人退休后,职业生涯就画上了句号。而八叔退而未休,甚至比在职时更忙了。他把大把时间投入镲文化的传承与探究之中。茶余饭后,他忙着编镲。吃着饭有了灵感,他就马上放下碗筷动手编写,敲着碟碗就打起镲来。走在路上,坐在车上,他也在编镲段打腹稿。八婶对我说:“你叔成镲仙了,走火入魔了!”这话,我深信不疑,也深有体会。没有痴热的爱和付出,哪能写出这么多的好作品?八叔的第二本著作,又要出版了。他研究镲,挖掘垣曲犄角旮旯的镲文化,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活动在垣曲舞台、城乡街道、医院工厂、社区小院、旅游景点、田间地头。会议以镲开幕,散会以镲总结;娶媳妇嫁女,以镲主持婚礼;美丽景点,以镲歌颂;看到社会负面新闻,编镲抨击批评。想一想啊,这哪一次打镲不是八叔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编写的?不经过十遍八遍的台下演练,哪能出口成镲、万无一失?没有台下十年功,哪有台上精彩十分钟?
这两年,八叔编的镲,内容大多是歌颂新时代,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连垣曲的精品亮点工程,他也都写入镲段、搬上舞台。你听,“垣曲县这些年,发展变化很超前。边走边说一边看,我把精品工程来点赞。”《说说垣曲新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忘初心担使命》《垣曲中学立丰碑》《欢迎大家来望仙》《首届荷花节》……这一曲曲镲,包罗了垣曲县近几年的新变化,内容丰富多彩,架构合理,引人入胜,风趣幽默,笑点不断。他打镲,观众击掌合拍,多少人产生情感共鸣,在笑声中激起爱国热情!随着咚咚锵锵的鼓点,新人新事新篇章在观众面前铺展开来,走进人们的心里。在镲幽默的韵律中,人们感受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变,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到身为垣曲人的赏心乐事。
八叔的镲总能跟上时代的脉搏,乡音不改,好懂易记。一来二去,崇拜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没有官架子,与老百姓没有距离。所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的镲,跟上他编镲打镲。于是,镲文化研究协会应运而生。他有了打镲合作伙伴,还收了很多“镲徒弟”。他整天乐呵呵地忙碌着,因镲而精神,因镲而快乐,因镲而有了一呼百应的凝聚力。他的镲友呈散射状地发展了起来。可以说,垣曲镲已在舜乡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崭新局面。
八叔,我为您骄傲!是您开创了垣曲镲文字记载的先河。您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和热闹带到哪里,把正能量的种子撒播到哪里。
八叔,我为您祝福!我相信有您的传承引领,垣曲镲将发扬光大,世代相传。您的昵称,也会让人永世不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