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5-15 11:55:30

董警吾视死如归洒热血

1950年1月20日,原国民党驻运城专员兼保安司令谢克俭,在成都被我公安机关抓获。一桩杀害稷山县民主政府县长董警吾和稷山县公安局局长张雄等10位共产党稷麓区领导人的血醒惨案终现真相,大白天下。

董警吾,1913年2月出生于原万泉县汉薛镇南坡村,从小聪明好学,考入运城中学。毕业后,他当了小学教师。

董警吾很早就接触革命刊物和共产党人,曾多次组织和参加学生运动。1938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根据我地下党组织指示,打入了伪县政府,先后任县督学、教育科科长、政务秘书等。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他利用职务便利,发展党的力量,打击日伪,暗中锄奸,掩护营救我党地下工作者。他曾安排冯培文、贾炳离、曹生甫等10多名地下工作者担任伪编村村长、教师等职务,在稷山汾南片建起了我党秘密联络网。

1940年6月,由于判徒告密,阎锡山大怒,下令围剿董警吾暗中发展的抗日武装。由此,董警吾结束了潜伏任务,将带领的400余人改编为“汾南抗日游击队”,并编入太岳军区。董警吾担任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和党总支书记。

根据太岳军区的指示,次年夏天,董警吾任稷山、猗氏、万泉、荣河等7个县的办事处副主任,同时任稷山县民主政府县长。

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后,在时任稷山县委书记杨俊峰(稷山县太阳乡小阳村人)的领导下,董警吾的游击队巩固稷王山根据地,将红色村庄扩大到30多个,遍布稷王山周边。他们采取游击战的办法,连续打击了敌人的据点,声名大震,日伪胆战心惊,百姓交口称赞。

1946年7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当年9月份,驻守稷王山的阎军守备司令秦万生,纠集了几个县的匪军1000余名,伙同阎匪七十二师、运城的保安队800人,对稷王山一带根据地进行残酷围剿。但是,我党及根据地村庄百姓心齐人足,终使敌人久战无功,几十天的围剿毫无收获。

这一期间,为了不断袭扰敌人,董警吾还奉命带领200余名战士,从稷山宝泉村往北直插阎军的据点化峪镇。经过短兵相接的激战,我方靠地形熟悉和群众基础好,内应外合,夹击阎匪,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共击毙敌人30余名,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运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董警吾率领的游击队使敌人闻风丧胆,打出了声威。

但就在董警吾率领的游击队连获战绩时,游击队出了一个姓赵的叛贼,拉着10多人开了小差。更可恶的是,这个叛徒还向敌人告密,说出了汾南根据地我党领导人的驻处和一些联络点。危机时刻,党组织迅速安排大家撤离。

当时气候己是深秋,寒气逼人,董警吾和张雄等一行人,连夜奔走,快天亮时方才走到当时的稷山县西村乡南仁村(现西村乡属万荣县)。

当时,董警吾一行正准备暂短休整,同时进一步侦察动向。驻扎在稷山城附近的阎军七十二师一部赶了过来,将南仁村团团包围。正在我党地下交通站赵谦益家中露宿的汾南游击队高层在,看敌人来得这么突然,连忙翻墙离开。董警吾及在该村隐藏的王海清(汾南人民独立支队司令员)、张雄等,暂时在附近隐蔽起来。

不料,敌人进村后挨家挨户搜查,并在叛徒和线人的带领下,集中把赵谦益家搜了个遍,还点起柴火,架起了机关枪,端着刺刀直逼赵谦益一家老小,村里的父老乡亲也都被赶到这里集中。匪徒声嘶力竭地嚎叫:“快说共产党员在哪里?人找不到就收拾你们!”为了不连累无辜老百姓,隐藏的董警吾等共产党领导者挺身而出,站了出来。

赵谦益一家和南仁村的老百姓转危为安了,疯狂的阎匪军却把他们一个个五花大绑,全部押走……

董警吾等我党汾南游击队的几名主要领导被捕,使稷山南片的党组织再一次遭到破坏。但是,这些英雄在监狱里,横眉冷对,百辱不屈,他们经受住了敌人的重重**和利益引诱,都只回答3个字:“不知道!”

敌匪不甘心,又采取车轮战,整整用刑好几天,却从他们嘴里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和有关共产党人的信息,没有一个交通站和地下党员暴露。这也再一次见证了共产党人是钢铁造就的英雄豪杰。

图穷匕首见。在抓捕拷打审问6天后,1946年10月1日,在运城的“洪炉台”(即原运城民主舞台),董警吾、张雄等10名共产党领导人,被敌人行刑处决。

临刑前,董警吾等望着台下黑压压的百姓,高喊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宏亮口号。敌人恼羞成怒,竟用乱棍行刑,将他们活活打死。牺牲时,董警吾才33岁。

1951年4月17日,运城专区17个县的40多位代表、死难烈士家属以及两万余名群众,冒雨在运城民主舞台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同时公审谢克俭等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会场周围,布满了挽词、挽联,烈士灵堂前陈列着各地群众自发敬献的祭品。谢克俭等15名反革命罪犯被押赴会场。运城专区专员岳维藩宣布了我党镇压反革命的政策,揭露了谢克俭等反革命分子杀害49名共产党人的罪行。当天下午,反革命分子谢克俭等罪犯被执行枪决。

乔 植 安新明/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警吾视死如归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