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望思王维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家居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之东,因此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只有17岁,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个才华早显的少年用质朴、纯实、清澈的语言将对亲人的想念写成的诗,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千百年来,作客他乡的人只要读到这首诗,都会产生潸然泪下的冲动。故乡何在?亲人安好?归乡之路,有多么遥远?思念之情,该如何安放?
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让王维崭露头角的吴仙丹,慢慢地把自己的仙味传输至他的心灵。早年的他,也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开创一番大事业,但变化无常的政局让他逐渐沉下心来。40多岁时,他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那山水皆美之处修建了一所别墅,修习佛学,修养身心,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精通诗歌、音乐、书画的他,在此期间的表达,都渐渐清冷幽邃,远离世俗之气,充满深远禅意。空灵、清渺、静雅的仙味如期而至。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很快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他做刑部侍郎的胞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他得到宽大处理,被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凝碧池是唐代洛阳禁苑中池名。据唐代学者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抓获梨园弟子数百人,让他们在凝碧池演奏,并不准他们悲伤流泪,言有泪者即斩,但梨园弟子悲不能已。一位叫雷海清的乐工,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安禄山手下便将雷海清肢解示众。王维当时被拘在菩提寺中,听闻此事,写下《凝碧池》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之后,王维的心境更加淡远。他的很多作品,被人评价为具有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陶渊明之遗风。作为半隐者,王维是在向也是40多岁就全隐的前辈致敬么?隐者之间,常常有相通的恋恋情怀。离世之前,王维的处理也颇显格调,上元二年(761),他作书向亲友辞别后,安然离去。
(《北京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