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旁五龙庙
芮城县城北不远处,有一个龙泉村,龙泉村旁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唐代木构建筑五龙庙。五龙庙还有一个名字:广仁王庙。相传广仁王是主管人间风雨雷电的龙王之首,五龙庙也就是广仁王庙中,供奉的就是这位龙神。
在龙神的左右两侧,分别供奉着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他们手里各自拿着特别的器具,专为行云布雨、响雷闪电之用。
两株特别的杏树
五龙庙去过几次了,每次去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2019年11月6日,与运城市教育界的朋友们前往探访,便发现,这庙中有两株非同一般的杏树,是自然风景,更是人文风景。
杏树早春开花,夏日结果,本是自然风景,但五龙庙里的两株杏树却有了分工。一株杏树不结果,只长叶子,直到深秋还是枝繁叶茂,绚丽多彩。另一株杏树又是开花,又是结果,每年虽然结的果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大,但相传味道酸甜可口,非同一般。因为果子量少,便物以稀为贵,成为一种特别的礼物了。庙宇内的植物,大约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也沾染了些特别之气。不过,这株又开花、又结果的杏树,大约因为过于劳碌,到了深秋,却显得有些许憔悴。叶子有三分之一凋零了,有些枝干裸露于风雨中。树上剩下的叶子,不像那株不结果的杏树一样,能在风雨阳光的滋润下,变化出五彩缤纷的风景来,只是有些沉沉的绿色告诉人们,她还在秋风、秋雨中坚守。
因为这样的不同,当地人便称两株杏树与人一样,是有性别的。一为雌杏树,开花结果。一为雄杏树,只长叶子,秋季还风采依旧。
曾有的一股泉水
五龙庙是中国现存四大唐代建筑之一,建于唐大和五年(831)比五台山的南禅寺晚49年,比佛光寺可要早26年。在四大唐代木构建筑中,它名列第二。还有一处唐代木构建筑,为山西平顺县的天台庵。
五龙庙所在的位置也是一处高台,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体现其高于人世间的神圣地位。
经过千年的洗礼,五龙庙地面建筑仅存正殿和清代戏台。正殿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据记载,在五龙庙高台下,原有一股泉水,人称五龙泉。这五龙泉无论天气干旱与否,总能清泉长流,为附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过后来,因为天气干旱,也因为龙泉村人已经用上了现代化的自来水管与机井灌溉,五龙泉便渐渐枯竭,在原出水口附近留下了一丛茂密的芦苇,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泉池所在。
碑碣上的历史
在五龙庙内,正殿前檐东侧嵌着两通唐碑,一块为唐元和三年(808),乡贡张铸撰文,河东裴少微书,概述唐代县令于公兴修水利设施引龙泉水灌溉农田,“水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斯水之功”,并引征西门豹引漳河水治邺史事。另一块为唐大和六年(832),县令郑泽撰文,姚全书,记述修建龙神祠宇经过,“划除旧屋,创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
正殿对面立戏台一座,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所建,虽已破败不堪,但残存木雕依旧精美绝伦。
宋朝时,徽宗曾昭告天下敕封龙王晋封王爵为“广仁王”,取“广施仁德”之意,广仁王庙之名由此而来。又当地有泉涌出,水势巨大,称之为“龙泉”。西有“贾公泉”和“地皇泉”,东有“万仙泉”和“神泉”,合称为“五龙泉”。当地老百姓又称之为“五龙庙”。
当时此地流泉纵横,村名由此为“龙泉村”。泉水流出,汇聚成潭,周边村名也因此而来,诸如城南沟、马村沟、武家沟、沟南、沟北、三坑等。史载“源阔五丈,深一丈”,自殿前流出,家家户户门前长流水,绿树成荫、竹林丛丛,润泽了一方百姓。
据资料显示,五龙庙原为一个四合院形制的庙宇。正殿前是那座戏台,为历代酬神娱人所用。两侧有东西厢房,因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不存。
近当代的嬗变
五龙庙重新走进世人视野,无疑与两位建筑学家有关,一为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先生,一为他的夫人林徽音女士。正是他们两个人经过现场考证发现,芮城五龙庙是唐代木构建筑,与五台山的南禅寺、佛光寺一样,都穿越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珍贵。
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五龙庙的正殿形制特色鲜明,屋顶厦坡几近于平,坡度十分小,大约唐时,天气也是比较干旱的。
另外,正殿内没有立柱,全靠斗拱与其他木质结构支撑,这可能也是五龙庙能够经历几次大地震而岿然不倒的原因所在。
据介绍,五龙庙在1958年曾经重修,而在最近的2016年,由万科集团纳入龙计划维修,通过众筹得七百万元,对五龙庙进行了重修,尤其是对内外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才有了今天形制规整、地面平整、台阶分明的五龙庙。
新修的建筑内,增加了中国木构建筑沿革简图以及巨大的唐代木构建筑要件模型,业内人士可以一目了然。建筑技术亦得以传承。
2001年,五龙庙名列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龙庙附近,有永乐宫、城隍庙、古魏城垣遗址、寿圣寺等古建,几处文化遗存相映生辉,形成了不错的文物与人文景点氛围,为芮城文化增色不少。
这次探访五龙庙,正赶上下雨天。探访结束,离开五龙庙时,雨更大了。身后,修缮一新的庙宇送走了一批到访者,又在默默等待新的来客。
张建群/图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