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6-6 11:30:39

藏家周正民奇石收藏让生命更丰盈






11月29日,我应朋友之约去垣曲采风,当来到位于垣曲县王茅乡下亳村周正民家时,握手的瞬间,周正民老人竟然说出了我的名字。他说,十多年前他来运城参加奇石展,我曾经采访过他。老人的热情让我倍感亲切与惊奇,70多岁的人依然精神矍铄,记忆力还如此之好,看来有个健康的身体和他大半生喜欢收藏有关。

走进周正民的小院,有奇石、有根雕,透着一份雅致。周老师热情地带着我们一行来到他的收藏室,两个陈列室满满当当都是他多年收藏的奇石与根雕。有画面石、有文字石、有造型石,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地陈列着,细心的周老师还把每块石头都进行了标注,并按照自己的审美给每块石头都起了名字。

周老师告诉我,这些石头都是他在黄河滩和历山脚下发现的。说起奇石,周正民老师兴奋得像个孩子,他指着展室最醒目的那块石头,让我们看石头上的文字是什么,我看着那个天然形成的文字,龙飞凤舞大而化之。看了半天只感觉是个草书的字,但一时看不出是什么。后来,周老师提醒说,你看像不像一个草书“尧”字,我仔细一看,的确神似草书“尧”字。周老师介绍说,当时他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后来有一次他们去临汾参加奇石展,一个临汾人指着这个石头说,这个字几乎和尧庙上的那个“尧”字一样。大家闻讯争相来看,都说像并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尧”字啊!

展厅里还有块画面石,是一幅意境旷远的山水画,与宋代山水画有一比。画面上远山近景笔触细腻,山上的树木花草都清晰可见,不由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听着周老师的介绍,我们一行正在感叹,只见他又神秘地拿出了一个陶鼎,我见这陶鼎有些熟悉,他告诉我说,曾经在报纸上报道过。

周正民介绍,此陶鼎经山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先生鉴定,其属“枣园文化时期的陶鼎”,田先生还帮助周正民对陶鼎进行了修复。

周老师拿出陶鼎让我们欣赏,只见陶鼎略泛褐色,皮色斑驳,周老师拿出专家对此陶鼎的专业描述,上面详细地介绍了陶鼎的情况:皮色斑驳当是烧制过程中火候不均匀形成。尖唇,窄折沿,沿面略下凹,沿背稍鼓,小口,腹中部稍靠下外鼓,圜底,腹下部靠外有三个近圆状锥足。各足上部饰一横细密的锯齿纹,足跟略残。口径15.2厘米、腹径26.2厘米、腹深21厘米、残高26.7厘米。器表四种泥塑,一为“羊形”,整体作圆角竖长方形,为小羊爬坡状,既形象又抽象,上为双大犄角,侧面刻有大嘴,下为上卷短羊尾;一是“花卉形”,边缘似葵花,但花心横竖两刀一分为四,中部上鼓;一是“倒三角形”,乳钉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一是“三角形”,乳钉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这些泥塑,分两层遍布整个陶鼎上,颈部有各3个“羊形”“花卉形”和“倒三角形”相间排列,鼓腹部有各6个“羊形”和“三角形”相间排列。经有关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器表遍布泥塑的古代艺术品,属枣园文化,也就是古城一期文化的文物。

周正民带我们来到他家二楼,那里陈列着一些石斧、石镰还有骨针等藏品。他说这些都是在古城遗址附近找寻到的,其中还有些残破的陶器,是留有时代痕迹的老物件,因为过于残破连文物贩子都不屑一顾,而周正民却视若珍宝。他说,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先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留存,对考古研究颇有助益。

周正民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却神采奕奕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不少,腰板挺直,记忆力惊人,如今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兰亭序》等经典,并吹拉弹唱样样能来两下,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周老师告诉我,他最大的心愿是把自己毕生的收藏建个博物馆,让更多人能看到,分享垣曲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说和文化。

孙芸苓 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家周正民奇石收藏让生命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