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油腻易生痰
中医“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强调了痰对健康的危害。中医将痰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痰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可吐出,又称外痰;广义的痰指内痰或痰饮,是一种黏稠状、有害的液体,一般咯不出,留在体内易产生病变。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痰症》中记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些论述从生理方面论述了水谷(饮食)的输布路径,这条通路在生理情况下输布水谷精微,而在病理情况下亦可成为输布痰饮的通路。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水湿,若脾气虚衰,水谷精微与水液不能得以正常运化,聚而为痰。也就是说,脾肺功能不正常,容易生出“痰邪”。
痰的性质有寒热之别。寒痰一般色白质黏偏稀,或呈泡沫样,量较多,易排出,痰鸣音清。有寒痰的人群口淡、喜热食、畏冷、小便色清、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腻。形成寒痰的原因多因喜食冷饮或寒性食物所致,冷饮或凉食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脾胃受凉则功能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会变弱,久而久之与寒邪结合就成了寒痰。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寒邪之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因此,大家平时要少吃冷饮、冷食。
热痰一般色黄质黏而稠,量较多,不易排出,痰鸣音浊。这类人群大多喜凉、口苦而干、便黄、大便偏干或秘结、舌红、苔黄腻。中医认为,热痰形成与过食肥甘厚腻有关。因此,肥腻、油脂较多的肉类,糖分高的零食最好少吃。这些东西虽然口感很好,但是摄入过多到体内,黏腻不清爽,不好消化,容易生痰。(《生命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