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缝纫机(散文)_畅淑芳
春节就要到了,一到过年,就愈发想念母亲。前些日子,我回了趟万荣老家。在里屋,我依次抚摸着母亲留下的物件,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当我停留在角落那架缝纫机旁,泪水一串串流了下来,儿时的记忆,像一幅幅图画浮现在眼前……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上世纪50年代,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实在干不动生产队的体力活儿,便在大队干部的关照下,到缝纫组做衣服挣些工分。
60年代,农家都非常困难,村里没有几台缝纫机。突然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一推门,在东北部队上当军官的舅舅像是从天而降,站在我家的院子里,令我喜出望外。更让我欣喜的是,舅舅还从千里之外带回来一台缝纫机,说是特意从北京给母亲买的。
此刻,邻居大叔正在帮忙安装,我兴奋地用手摸摸这、摸摸那,稀罕地想转转轮子,但都被母亲嗔怪地推开。看得出,她不许任何人碰她最心仪的宝贝。那时,谁家有台缝纫机,着实要被村里人羡慕一阵子。
此后,母亲就靠她的这件宝物给人做衣服,解决了家里的柴米油盐。当时,别人做一件衣服五角钱,母亲只要三角钱,对村里那些困难人家,她更是分文不收。母亲的勤劳和善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母亲虽然没文化,却干得一手漂亮的裁缝活儿。她给人做衣服,是裤比裤、袄比袄地剪好再做,却都非常合适,人人佩服。母亲就是这样白天干农活挣工分,晚上熬夜做裁缝,三毛两毛地挣,供我上完了中学。当时,我只知道回来轻松地拿上七块二毛三去学校买饭票,却不知道这点钱来的是多么艰辛,直到我自己为人母后,才深深体会到。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很早就学会了做裁缝。在一大片企业工人失业下岗的年代,我也靠缝纫机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我不仅会裁缝,还会在缝纫机上绣花,经常给孩子们的衣服上绣各种各样非常漂亮的花草鸟兽图案,这都是母亲传给我的手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活跃繁荣,品牌服饰应有尽有,母亲和我曾赖以度日的缝纫机虽已静静被闲置在屋角,但它蕴藏着舅舅的一片心意,记载了母亲的辛劳与善良,传给了我一手娴熟的裁缝技能。
母亲的缝纫机,是我们家族子孙后代的传家宝,我们一定会将它好好珍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