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6-23 18:21:11

新绛古树名木传奇

新绛,古称绛州,西周为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地(郇侯国);春秋晋景公迁都新田(新绛横桥乡一带)后定为晋国国都;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址建城;民国废州设县,改称为新绛。至此,新绛县已走过了3000年的历史,是一座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勤劳、勇敢的古绛儿女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赵氏孤儿、秦王点兵、汾河湾打雁等传奇故事,孕育了羊舌肸(xī)、荀子、王之涣、高克明、孟宗政、李毓秀等文武俊秀,矗立在古城的龙兴寺、绛州三楼(钟楼、鼓楼、乐楼)、文庙、城隍庙等更是声名远播。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新绛县境域生长着数百棵不同朝代栽植的侧柏、槐树、楸树等古树,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古绛大地,根植在这片肥沃土地,见证了史上诸侯争霸、朝代更替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受住了风霜雨雪的磨难洗礼后依然挺拔傲立,折射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成为珍贵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成为老百姓挥之不去、永存心中的“乡愁”。

□张秋明

“五色槐”前辨忠奸

在峨嵋岭下,新绛县阳王镇苏阳村观音庙内,生长着一棵高大粗壮的千年古槐。这棵古槐,树围有8.8米,高20余米,冠幅约有18米。每年盛夏之际,槐树盛开着黄、白、粉、绿、紫五色花,故人们又称这棵槐树为“五色槐”。

相传,“五色槐”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武士鉏麑(chú ní)为保护忠良,头撞槐树,鲜血所染而致。

公元前约770年,晋灵公即位国君,他昏庸无道、偏听谗言、滥杀无辜、残害忠良。老相国赵盾多次上殿劝谏,昏君灵公十分不悦,便下令奸贼屠岸贾捏造罪名,指派武士鉏麑刺杀赵盾。

这晚,鉏麑三更携刀潜入相府,只见正房内灯火尚明,屋内摆设简朴,老相国赵盾穿戴朴实,端坐桌前翻书观籍,操劳国事。四更后,夫人和丫鬟端来一盘馒头、野菜和一碗小米粥,让老相国食用后上朝。赵盾食用时发现菜中有肉末,便训斥道:“我一再告诫,百姓生活仍然疾苦,相府不得奢华,饭菜更要从俭。”躲在大槐树后的鉏麑看到、听到的实情与屠岸贾所言,真是天壤之别。鉏麑感动之余,方知赵盾忠良贤德,屠贼奸恶。

于是,鉏麑进屋跪拜在赵盾面前,说:“老相国,小人无知,罪该万死,若不是亲眼所见,差点铸成大错。”相国不解,问:“你是何人?又为何事而来?”鉏麑说:“我是屠岸贾家中武士,今晚屠贼派我刺杀于您,望您多加小心,以防不测。”说完起身告辞。

鉏麑走到大槐树下,思忖良久,想到回朝无法复命,便以头撞向大树,顿时鲜血飞溅,死于非命。古槐树为之所染,从此岁岁年年,花开五色,世传是鉏麑精神所化,成为天下奇观。

有诗赞曰:“鉏麑髑(dú)槐壮古今,不做庸奴害忠臣;侠肝义胆人称羡,槐开五色显精神。”

栽植古柏祭忠良

古交镇东南部的汾河岸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因此地以产鲜桃闻名,俗称桃儿王村。村东南有一块保存完好的石碑,由绛州人李翀(chōng)霄于康熙年间立石,碑前有一棵栽植于晋代的古柏树,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传,公元前约760年,晋成公驾崩,太子晋景公即位后,为分散、削弱赵氏一族的势力,下旨派赵盾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婴齐离开晋国都城到数十里外的王村治理汾河。

赵氏家族位高权重数十载,晋景公有意结束大权旁落的局面,彻底改变晋国政治格局,故提拔屠岸贾为司寇,负责刑狱、纠察等事务,重新审查晋灵公被杀事件。

于是,屠岸贾以杀害晋灵公为突破口,制造政治舆论,迅速追查凶手,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带领将士数百人在下宫杀死赵朔、赵同、赵括等赵家男女老幼300余口。为斩草除根,他派亲信将赵婴齐杀死在汾河岸边的王村。

晋景公虽丧心病狂,但也未六亲不认,赵氏被灭门时,他为赵朔妻子、自己姑妈庄姬公主留了一条生路。庄姬公主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之母。

王村及附近百姓念及赵家世代忠良,赵婴齐为民除水患、兴水利、治汾河,便在赵婴齐被杀害的地方栽下三棵柏树,以期年年祭祀。康熙十五年,绛州王村人李翀霄任江西布政使,回乡省亲之时,在柏树前敬立石碑,以纪念赵氏忠良,报答父母恩德。

可惜,古柏有两棵毁于战火,一棵在当地百姓全力保护下才得以存活。古柏虽经千年风雨洗礼,但依然伟岸挺拔,生机勃勃,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参观。

楸树作证结良缘

新绛县三泉镇南平原村中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楸树。据载,这里原有三棵树,800多年间曾遭多次天灾人祸,两棵树不幸被毁。这里曾记载着一个古老美丽的故事,是离乡游子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以前,有一陕西妇人带着两个年幼女孩长途跋涉逃难,路过南平原村时,一家人饥寒交迫,一个孩子疾病缠身,奄奄一息。她们走到一棵高大的楸树前,看见一幢气派的门楼便停下脚步,女人用颤抖的双手敲开了卢姓员外的家门。

恰巧,卢员外是中医世家,便给这个女孩号脉看病,并用楸树的果实和叶子煎药让她服用,还让她们在自家住下。过了几天,这家孩子的身体渐渐恢复,她们向卢员外辞行。卢员外看着这一家可怜之人,十分怜悯,在征得女人的同意后,把她许配给自己在外经商的弟弟,将这一家人留在家中。卢员外认两个孩子为闺女,视为己出,取名牡丹、芍药,并约定待两个女孩长大后给卢家两个儿子做媳妇。

转眼间,牡丹、芍药两个姑娘出落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抓药配方,样样精通。此时,员外弟弟也经商归来,看到哥哥给自己找下貌美的媳妇,心中欢喜。于是,卢员外便选了个黄道吉日给弟弟和两个孩子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再后来,母女三人分别生下龙凤胎,她们在那棵楸树旁又栽植了两棵楸树苗,象征她们的幸福生活。从此这家人其乐融融,恩恩爱爱,在南平原村扎根安家,成就了一段“秦晋和鸣”的美丽佳话。

这正是:“楸树作证结良缘,母女同嫁卢家男,秦晋之好人羡慕,千古美谈天下传。”

行善感天降甘霖

新绛县阳王镇有个建于明代的古村落,明嘉靖年间,辛姓人氏最早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故名辛安,取辛姓后辈平安之意。

村中有一座“老母庙”,庙东边有一棵栽植于明代的古榆树。说起此庙此树,当地还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成化年间,北方连年大旱,飞蝗兼至,庄稼颗粒无收,饥民吃光了禾穗、树叶、草根,灾民们沿路乞讨,走不动者便倒在路旁。

一日,天刚亮,辛安村一姓辛名善的老人外出打柴,看见榆树旁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得奄奄一息的妇人,动了恻隐之心,便把妇人搀回家里。老人看这位妇人快要饿死了,就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玉米面拌上“榆树钱”煮成稀饭给她食用。

妇人吃饱后,从怀中掏出一块“玉如意”,对老两口说:“善人,善人,你们都是大善人。我没有什么东西可给的,这个玉如意一定要好好保管,待到月圆之日子时,将此物敬在榆树前祭拜,天神将降甘露于人间。”说罢,飞身离去。

老两口把这件奇事告诉村里里正。里正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把这个“玉如意”于那日敬在大大的香炉之中,带领众乡亲跪拜在树前,乞求上苍。

顷刻间,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全村男女老幼大喜过望,感念上苍喜降甘露,救百姓于水火。倾盆大雨连下三天,缓解了旱情,全村人度过荒年。从此以后,当地百姓春种秋收,年年有余,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后来,辛安村及当地乡亲们认为,是这位“著名演员仙”救活了全村人的性命,于是,在大榆树前捐资修庙,塑老母金身,取名“老母庙”,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抗日烽火燃古镇

距新绛县城东10公里的汾河岸边,有个建于明代的村庄,因傍汾河渡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故名店头。村中有两棵参天的皂荚树,当地人称“母子树”,相传已有800多年历史。

据村中老人回忆,1938年3月,日军侵占新绛后,不仅破坏了县城,还把魔爪伸向了繁华的店头古镇。百姓被迫四处逃难,商店关闭,很多家庭支离破碎。

店头村南有座汾河渡桥,是侯马通往汾城的要道。彼时,我方抗日游击队队长周辉和程山川以此桥作南北联通渠道,传递情报、运送粮食和**,并以店头玉皇庙作为联络点秘密开展抗粮抗税、夜袭敌阵、破坏交通等活动。

一日,游击队在玉皇庙刚刚开完碰头会,穷凶极恶的日伪军开着汽车冲进玉皇庙,四处搜捕,进行疯狂报复。他们把手无寸铁的住持和十多名信众赶到皂荚树前,架起机关枪,要他们交出我方抗日人员名单,否则,便把他们全部杀死。

店头百姓不为所动,怒视敌人。气急败坏的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汽车用铁链与玉皇庙房梁相连,欲借用汽车之力摧毁玉皇宝殿。但日军折腾了半天,始终未能如愿。村民及附近百姓听到消息后,自发赶到庙前保护庙宇,群众愈聚愈多,日军见势不妙,灰溜溜逃回县城。

几天后,日军趁着夜色,把玉皇庙浇上汽油,放火将所有建筑化为灰烬。但令人惊奇的是,庙前的两棵皂荚树却毫发无损,仍然翘指蓝天。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如今,根植于新绛大地的这些侧柏、槐树、楸树、皂荚、榆树等古树,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遒劲挺拔,犹如一个个饱经世事的老者,静静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家园,见证着草木的枯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闲暇时刻,依然喜欢在它们的浓荫下栖息,感受古树的悠悠古韵,畅谈时下的幸福生活,享受自在的惬意人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绛古树名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