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重修补遗及其他
近日,运城晚报刊发了记者撰写的《普救寺重修记》后,不少老同志发来补充材料,对原文未提及的人和事进行补充,他们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之情令人感动。原运城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大高发来的材料中说,普救寺修复的第一功臣当是原运城行署专员王学良同志,是他当年在永济任县委书记时请原副省长白清才来永济考察立项,也是他请省古建所原所长柴泽俊来永济设计修复方案。他担任运城地区专员时,专门召集原副专员李宪政研究解决普救寺修复需要的木材和柴油问题。当时,任地区木材公司经理的寇玉林,对木材供应很支持。王学良同志几次到太原落实省拨资金,并且从地区财政局调拨了部分资金。因为当时永济财政比较困难,拿不出资金,可以说主要靠王学良专员上下运筹,在普救寺修复方面,他是功不可没的。当然,还有许多同志做过很多工作,他们为普救寺的修复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京工作的永济籍人士李国强提供的资料显示,王学良专员除了在普救寺的修复中功不可没外,闻名遐迩的黄河大铁牛也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发掘出来的。当年,任永济县文物局局长的樊旺林同志,对蒲州历史素有关注。1988年,他与同事对蒲津古渡口黄河大铁牛的所在位置做了详细考察,提出了发掘的想法,得到了永济县委、县政府和王学良同志等的大力支持。樊旺林找到李国强,希望能够帮助联系有关事宜。李国强找到了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忠德同志,刘忠德同志答应听取汇报。王学良专员非常重视,亲自带队向刘忠德副秘书长汇报。当时,到中南海汇报工作的有王学良专员、樊旺林局长,李国强作陪。
王学良专员对汇报做了充分准备,整理的汇报材料很丰富,汇报很有高度,充分阐述了发掘的价值和意义。刘忠德副秘书长随即做了批示,并让秘书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联系,请他听取运城行署发掘黄河大铁牛的详细汇报。这样,黄河大铁牛发掘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同意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由此使黄河大铁牛重见天日。
1989年黄河大铁牛发掘出来之后,出现了氧化问题,保护手段一时跟不上,王学良专员又积极向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汇报,争取技术支援,最后形成了地上保护方案。王学良专员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档案工作,为永济文化繁荣、文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关于鹳雀楼的修复,也有许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无法想象,如果普救寺、鹳雀楼均没有修复,古蒲津渡口的黄河大铁牛也没有重见天日,它们还都只沉睡在典籍中,飘忽于传说中,那么,在山西南端那座曾经的大唐中都、河中府、可爱的永济,还有没有今天丰富的文化风景与浪漫韵致,还能不能称“舜风唐韵,魅力永济”,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了。
张建群/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