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
韩家岭位于中条山腹地的夏县泗交镇西沟村,四面环山,山势险峻。这里曾是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中共河东特委、中共夏县中心县委、条西地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中条地委、晋豫地委、太岳五地委、三地委和太岳三分区司令部等领导机关也都曾在此活动,堪称晋南革命摇篮、河东革命心脏、红色延安的大后方。
平坦宽阔的广场中央,巍然屹立着“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纪念碑。纪念碑的正北方有三座建筑,自东向西依次是韩家岭纪念馆、中共夏县中心县委旧址和嘉康杰故居。白雪的映衬下,这几座建筑显得分外神圣和纯洁。
中心县委旧址背后,是翻修过的革命时期曾使用的后勤窑洞。窑洞里,摆放着当年游击队训练时用过的手榴弹外壳、**壳、喊话筒,还有当时的县委机关办公用桌和用过的椅子、水杯等革命文物。
嘉康杰故居和韩家岭纪念馆内,以红色为底色的展板上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在韩家岭一带英勇抗战、发展壮大的历史。看着这些文字和图片,记者的心绪瞬间回到了那个战火纷纷的革命年代。
被刘少奇同志赞誉为河东“群众领袖”的晋南革命先驱嘉康杰,曾在此烧地契、开粮仓给佃农分粮食,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1931年7月,中共河东中心县委原驻地中山中学被国民党篡夺领导权,对校内师生严密盘查,嘉康杰当即决定停止党与中山中学的一切联系,将中共河东中心县委机关转移至韩家岭。
1933年9月,嘉康杰在韩家岭创办一所平民小学,教授贫苦孩子学习革命道理。次年年初,因形势紧张被迫关闭。
1936年3月,为策应红军东征,嘉康杰、金长庚等成立“晋南红军游击队”。部队在韩家岭进行简单整顿动员后,连夜下山奔袭了五区区公所,转回山上又攻打了二区区公所,开展“分粮食、烧契约”的活动,震动了河东大地,这就是著名的“中条山武装暴动”。
1937年7月,按照周恩来“晋南20天完成扩军3000名”的指示精神,嘉康杰奔赴各县,号召青年踊跃参军。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嘉康杰和河东党组织就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些新兵在韩家岭集中短训后,被逐批送往位于阳城县的八路军总部新兵接待处。
1938年7月,中共晋豫特委为了加强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定成立中共夏县中心县委,领导夏县、闻喜、平陆、芮城、虞乡、解县、安邑7个县委的工作,中心县委驻地就设在韩家岭。温建平、席荆山、周逸都曾在此工作。嘉康杰、金长庚从延安学习归来后,也回到韩家岭,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中共夏县中心县委在韩家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建立了培训基地,先后对各县游击队主要骨干集中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提高了他们的军事技术和战斗指挥能力;举办各县党政领导干部训练班,集中学习战略方针,提高了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设立合作社,负责从山下及阳城等地运回日用品,解决了地方组织和部队生活所需;在曹家庄建立起修械所,主要生产“八音**”,这是晋南唯一的武器制造和修理基地。合作社和修械所的收入,都成为党的活动经费来源。
1939年10月,中共中条地委成立后,鉴于条东、条西接合部的抗日武装与晋绥军、国民党中央军的复杂关系,为了便于开展该地区的工作,决定恢复中共夏县中心县委,由柴泽民任书记,负责闻喜、夏县党的工作。1940年7月,因形势险峻,中条地委书记李哲人撤走,夏县中心县委也随之撤销。
以上一幕幕,无一不彰显着晋南地区的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奋斗的精神。正是有他们的付出和斗争,才成就了如今河东大地的幸福和繁荣。
这些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对嘉康杰故居、中共夏县中心县委遗址、韩家岭纪念馆等非常重视,不断完善和翻修,建起“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纪念碑、中心广场和接待中心,完善了道路、停车场等辅助配套设施,以打造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这里先后被列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城市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运城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被确定为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金玉敏/图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