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冯益萍的禅茶人生
孙芸苓/文
她穿一件黑色蕾丝质地的改良版旗袍,安静地坐在那里,大眼睛里溢满笑意。她的面前有个小巧的茶台,她从博古架上拿出一个绣花的小包袱,从里面取出她的专用茶具,准备给我这个来访者沏茶。茶还没有喝到,我的心已经静了下来。她叫冯益萍,是运城有名的茶艺师。我一边静静地等待着那杯她为我沏的热茶,一边近距离观察她的沏茶手艺,同时也想看看,一杯好茶到底是怎样从茶艺师的手里诞生的。她介绍说,这款茶叫金针,是白茶的一种,汤色漂亮且耐沏。在她的手里,那个盖碗像是活了起来,几个优雅的动作过后,一杯金黄色的热茶就放到了我的眼前,浓浓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小女孩心中有个绘画梦
冯益萍的童年是在“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汾阳度过的。后来,她随父母来到运城生活,父亲在一家国企工作。从小受父亲影响,益萍对书画和音乐都非常喜欢,尤其是对书画,她更是情有独钟。她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她的各种小心情,画着花草和古典侍女图。
1988年高考,她考上了上海美院,高兴之余,看到学校一个学期学费就6000多元。懂事的她压下了通知书,第二年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
后来,父母知道情况,责备她没有告诉他们,又心疼她太懂事。父母那时工资低,6000多元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是个大数目。虽然没有去上海美院,但喜欢画画的益萍,依然习惯把自己的构思画成画,珍藏在笔记本中,那是她内心的秘密。
学校毕业后,她有过一个稳定的工作。后来,到了婚嫁年龄,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丈夫之后,就和同龄女子一样,结婚生子,进入了围城内的生活。
1996年,一个小天使降临到这个家,益萍做妈妈了。益萍是那种性格温婉有韧性的女子。有了女儿后,她的心里就装满了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成了益萍那段时期的重要内容。女儿喜欢音乐、绘画、阅读,在益萍的引导下,女儿多才多艺,小小的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班里的班长。
女儿上学后,益萍感觉自己不能陷入生活的琐碎,她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了一间装载车配件店。刚开始做生意,益萍也不贪多,就那样从生手到这个方面的专家,她把小店经营得风生水起。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屋
因为生意,益萍结识了几位南方的生意伙伴。他们都喜欢喝茶,每次来运城,都会给她带来好茶叶。慢慢地,益萍喜欢上了喝茶,并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她随朋友去南方考察,看着那碧绿的茶山,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回到运城开一家小店。她喜欢茶,喜欢坐在茶店里那种静怡的感觉。
回来后,她很快转让了配件店,去南方进了些喜欢的茶叶。
2006年,益萍在市区南街小学附近,开了家“茗缘茶苑”。从此,益萍有了一间自己的屋子,里面有茶、有书、有朋友。
小店面积不大,在益萍的设计下,显得清新雅致,木质的茶架,古朴的茶台,蓝色碎花布艺的装饰,古典的绘画。客人来了,益萍会客气地问,喜欢喝什么茶,然后开始泡茶给客人,无论人家买不买茶,她都热情相待。
如果人家买了茶,她会特意再给客人包一小袋其他茶叶,送给客人品尝。
一来二往,就都成了熟人,后来成了朋友,成了茶友。他们会经常光顾这里,不一定买茶,就是为了喝一杯益萍沏的茶,然后坐一会儿。
一杯茶沏出人生况味
就这样,益萍淡淡地经营着她的小店,而她在去茶山找茶、用热水沏茶的过程中,也将茶文化浸润到了自己的生命里。
一段时间不见她的朋友都会惊讶她的变化,她开始喜欢传统服饰,比如旗袍,比如汉服。无论什么衣服益萍穿上,总透着一份优雅。岁月从不败美人,在茶文化的滋养下,益萍内心更加丰盈,更加有力量。她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研读陆羽的《茶经》,开始喜欢香道、插花、古典音乐。
那份优雅从内而外透出,形成了益萍独特的气质。后来,益萍又开了一家更大的茶室,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品茶聊天。
新店开业时,益萍为新店特意写了诗,让书法家撰写后挂在墙上。细心人会发现,这还是一首藏头藏尾的旧体诗:
朋来敬香茗
友至续尘缘
为真啜清茶
重义憩心苑
此诗藏头为“朋友为重”,藏尾是她的店名“茗缘茶苑”,不难看出作者的才情。
喜欢文字的益萍,有时候也写点和茶文化有关的随笔,慢慢地,在茶文化圈里,益萍小有名气。于是,就有机关单位或者学校社区邀请她去讲茶文化课,并做茶艺表演。
一次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讲解茶艺,她用三字经开头,然后把茶礼融入其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茶文化,是国粹。发神农,起汉唐。先为药,后成汤。提精神,保健康。弘茶德,传茶艺。识茶品,习茶性。讲礼仪,勤修身。”
后来,这段“三字经”经过益萍的精心编排成了一段茶艺表演节目。每当小朋友穿着汉服,摇头晃脑地吟诵,益萍穿着旗袍带着茶具优雅登场,都会赢得满堂彩。
90多场传承茶文化的公益讲座
十几年茶文化的熏陶,让益萍成了这方面的专家,邀请她讲课的多了起来。益萍来者不拒。于是,本来喜静的她渐渐忙碌了起来。
到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她的时间紧张了起来。为了更好地讲解茶艺,弘扬茶文化,益萍不断学习,从学习中她体悟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精神的家园,看似小小的一杯茶,学问很大。“点茶、插花、焚香、挂画。四雅之韵,尽展九州之灵魂精髓。茶自地而生,水从天而落,寓意茶通灵性,蕴含天地精华,世人幸得之、弥珍之、静品之,而后修心性,明世理,悟闲心,方能无所不及,无所不至。”
益萍讲茶艺,亲自示范,讲述活泼接地气,深受大家喜欢。疫情过后,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应大家要求成立了茶艺香道班,邀请冯益萍当代课老师。益萍欣然应允,她累并快乐着。
一次次的赶场,几年下来,她竟然已经办了90多场公益讲座。当益萍说出90余场讲座时,我有些诧异,便确认了一下,益萍温婉一笑说,是的,是有90多场……
记者问益萍,一场茶艺表演的程序是怎样的?她说,不同的茶用的茶具不同,水温也不同,投茶方法也有所区别。
茶道入门,首先要懂泡茶的正确步骤,1.温具;.2.置茶;3.冲泡;4.倒茶;5.奉茶;6.品茶。
茶道或者茶艺,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的基本要义。
益萍说,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的乐趣。
七子饼如游子的团聚,茶饼圆圆如月,是一种期盼;普洱熟茶茶色红浓厚重,是希望人们能在茶中悟出时间的珍贵、相聚的不易;花茶,水下去的瞬间,茶香满屋,暖了亲情,唤起一种岁月深处的温暖;老白茶,像一个旧朋友,经历岁月淬炼的浓香,让人沉醉……
“茶遇水而又重生,水遇茶而添灵趣,一茶一水便是一世界。”冯益萍在沏茶悟道中体悟人生百味,也在俗世生活里品尝人间烟火。她似乎活在自己和茶独有的空间里,又随时让自己回归生活,使内心更丰盈。这个因茶而精彩的女子,“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就是她的禅茶人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