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奇石博物馆开馆啦 处处体现山西文化
石,大地之基,万金之母,与天地同期造化,与宇宙共时而生。石,是人类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文明从学会使用并打制石器开始,远古传说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皆是人神共石之佐证。10月21日,三晋奇石博物馆正式开馆,“晋商书画院创作基地”同时在此授牌。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界大咖纷纷前来致贺,徐沟背铁棍等非遗表演亦令人赞叹。该馆经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民政厅审批备案,由清徐惠丰磁材出资兴建,坐落于省会太原以南35公里处的208国道徐沟段。它是一个以复古民宅为依托、华北园林为相映的综合性艺术展馆,也是我省首家省级民营奇石博物馆和太原市旅游景点。全馆一期占地12亩,其中功能区占地4.5亩,休闲区占地7.5亩,展厅面积1250平方米,馆内藏品分古生物化石、矿晶标本、观赏石、山西三雕、名人字画、晋作家具六大类。其藏品众多,包括猛犸象化石、恐龙蛋、人类使用的石器、各类矿晶以及超级逼真的满汉全“石”宴等。
展馆的宗旨是收藏展示各类奇石藏品为内容,普及中小学生科普知识为出发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使大家在领略传统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同时,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加强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提升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达到身心双修的目的。
馆长郝惠亮说,石文化历史极为悠久,应该加以传承,馆内藏品可以说是“处处体现山西文化,处处体现科普教育”。中小学生以及残疾人、现役军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免费参观。
清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全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也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和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享有“文化名城、醋都葡乡”的美誉。作为祁太平和清太徐两大晋商圈中的重要一员,清徐也是农耕文化、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清徐砖雕、清徐彩门楼、徐沟背铁棍、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馆六号展厅便收藏展示了明清时期晋中民居建筑中运用的各类三雕作品100余件,有马头、柱础、神龛、窗阁等,特别是明代的“富寿”双面石雕、石猴以及各类木雕挂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在观赏石馆即四、五号展厅中,除收藏展示象征人类文明起源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各类石器和古代陶器、青铜器、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石(灵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外,还展示了各类奇石300余方。如南方水冲石中极具代表性的长江画面石、摩尔石、贵州青、来宾石、九龙壁、乌江卷纹和各类造型奇特的北方戈壁石、沙漠漆和葡萄玛瑙,特别是“葡萄玛瑙百财”“卷纹”“长江绿泥梅花三弄”已被列入《中国石谱》杂志。
该馆二、三号展厅展示了百余种矿物晶体,约300多块。大家在观赏赞叹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定能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要去研究这些宝贝为何那么美丽,又是怎么长成这种形状的?由此引深人们探讨大自然的更多奥秘,想到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而提高每个人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心。
据介绍,三晋奇石博物馆还特别陈列了名人字画、晋作家具等。晋作古典家具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元时期。明代以后,由于晋商对店铺柜台的布置、账簿书籍的储藏的需求,逐渐发展了一批适合窑式房屋的陈设用具,此类家具在民间各家各户皆有,其中铺柜、竖柜为该时期晋作家具的一大发明。时至清代,山西富商甲天下,故家具的形式与用材也日渐丰富。山西木工工匠借鉴、吸收苏式、京式两派的雕刻工艺之精华,发展出自己的晋作古典家具风格。由于地域特征的差别,相继形成了广作家具、京作家具、苏作家具、徽作家具以及晋作家具,其差异均来源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审美取向的不同。
晋作家具以民间晋商和达官贵人使用的家具珍品为代表,其中“半哑子做工”最能代表晋作家具的风格特征格特征,,其所制家具之精细,工艺造型之独特,堪称晋作家具之经典。该馆收藏展示了数件“半哑子做工”的上乘之作,可使观者近距离感受晋作家具之木质的高档贵重,以及独特的造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半哑子”是晋作家具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位人物,是清代晋中地区的名匠。他当时所创造的图样制式至今为后世广为应用。因其做工时非常专注,不甚言语而得名“半哑子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