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8-21 13:04:12

薛亥申让禹王锣鼓声振乡风


薛亥申担任主帅鼓手在敲鼓

薛亥申(近影)

作为大禹后人,有责任、义务传承和保护禹王锣鼓

2012年,薛亥申在和村民交流过程中,详细了解家乡锣鼓的悠久历史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家乡的锣鼓原来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底蕴,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原生态文化气息,真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应该加一保护和传承。他开始陶醉在锣鼓古文化的音节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融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潜心研究,一发不可收拾。他觉得,作为大禹的后人,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永葆青春、灿烂绽放,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夏县禹王锣鼓始于黄帝时代,发展于尧舜时期,兴盛于夏朝。4000多年来,禹王锣鼓在华夏古都这块风水宝地上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禹王锣鼓历史厚重、源远流长、节奏优美、环环相扣。在夏朝大禹治水成功以后,锣鼓演奏成了歌颂大禹丰功伟绩的经典乐舞;夏朝建都安邑以后,锣鼓又是宫廷开展盛大节日的国礼表演仪仗队,堪称“华夏第一鼓”。

禹王锣鼓,传源于夏朝宫廷,春秋战国时期流出宫廷,实现了“宫廷之乐”与“民间俗乐”相互融合,在古禹大地上历经夏商周的陶冶、秦汉隋的洗礼、唐宋元明清的成长壮大,世世代代口授心传,沉淀出四千多年的艺术精品。其特点是:大鼓套小鼓,金镲配铜锣,单人击双鼓,鼓槌似棹桨,厚重紧凑、慷慨激昂。徐缓时小溪潺潺,似行云流水;积聚时大浪淘沙,似万马奔腾;激烈时铿锵有力,似排山倒海;轻敲时銮铃叮当、玉珠落盘,重击时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猛击时如雷贯耳、响彻云霄,抒发了大禹治水的坚强、勇敢、艰辛、困苦、成功、胜利、激动与喜悦之心情。

禹王锣鼓,是晋南地区独特的原生态鼓乐乐种,其鼓点韵律源于老祖宗的《夏籥》。目前此鼓乐濒临失传,薛亥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怎样才能挽回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怎样才能让四千多年来的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枯木逢春,繁花似锦?他满怀豪情地说:“自己作为一个省级锣鼓协会副主席,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古老的鼓乐艺术得以传承和保护,有决心、有能力为家乡的源头文化发扬光大出点力、流点汗!”

薛亥申苦思冥想、深思熟虑后,做出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必须与时间赛跑,想方设法挽救回这一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瑰宝。

制订周密规划,全力以赴做好禹王锣鼓的复原工作

说干就干,薛亥申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赶回家乡,做了四步走的周密规划:走访了解,制订目标,抢救挖掘,实现梦想。他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禹王乡党委、政府,特别是乡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乡政府多次召开乡村领导干部大会宣传发动,文化站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在各个方面大开绿灯,全力以赴做好禹王锣鼓的复原工作。

近八年来,薛亥申来来回回穿梭于太原与老家之间,他踏遍了禹都古城的每个角落,量遍了家乡的大街小巷,走这村串那户,进东门出西门,寻找有历史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深挖有文化传承的艺术瑰宝。他找遍了皇城根儿的老艺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拜师民间精通锣鼓老前辈为师,千方百计寻找身怀绝技的锣鼓传人,寻觅传统技法技艺精髓,进行抢救式的挖掘与整理,收集古谱碎片资料。之后,薛亥申马不停蹄地归纳曲谱、曲牌,精益求精地总结各种技巧手法。

心到梦成真,功到自然成。最后,薛亥申成功整理出一整套完整的、具有浓郁原生态文化气息的大型鼓乐《禹王锁蛟》。此鼓乐由起锣、乱流、三过家门而不入、望夫、凿龙门、风搅雪、再上高山、锁蛟、定九州、太平春等十节曲牌组成,通过表演者的蹦、跳、踢、转、踹、跨,以及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变化,同时融入现代化的舞姿,使这一传统文化更具有戏曲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

曲牌收集整理完成以后,薛亥申又投资数十万元,购置道具、服装,招募鼓乐志愿者,大费周折、精挑细选进行筹备。他要在太原上班,还有处理各种杂务,只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往返于太原与老家之间进行培训。

2018年9月9日,在乡政府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薛亥申在中秦村进行第一期锣鼓培训。刚开始参加报名的人员热情高涨达到近百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有些人怕吃苦,有些人家里忙,能坚持下来拿到山西省锣鼓协会、禹王人民政府联合颁发的结业证的人员只有20余人。两个月以后,他在史庄村又开始了第二期培训,报名人数同样有百余人。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学员们不畏严寒刻苦训练,经过50余天的系统培训,拿到结业证的人员达到了40余人。之后的禹王村第三期培训,报名人数达到150余人,在两个多月的系统化、专业化技术培训后,拿到结业证的50余人。这三次培训,拿到结业证的一共百余人,一支强大的艺术团队圆满组建而成。

建立锣鼓团队,为禹王锣鼓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禹王锣鼓队组建完成,在进一步精雕细镂、千锤百炼后,一艘骄人的“航空母舰”成功下水。

2018年、2019年连续两次,这支队伍分别在夏县迎新春锣鼓大赛和第二届民间锣鼓大赛中荣获金奖和特等奖。

2019年3月应邀参加了山西百部微电影《山西兴革》开机仪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19年1月19日,禹王锣鼓被列入第五批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禹王锣鼓艺术协会成立。身为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薛亥申,亲自挂帅并担当艺术顾问,主席由禹王乡文化站站长王金勇担任,同时还成立了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两个团队的建立为禹王锣鼓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8月23日,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禹王锣鼓传承基地、夏县禹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揭牌仪式,在夏县禹王乡东浒村隆重举行。

参加每一次的锣鼓比赛或者表演赛,薛亥申都是亲自出马担任主帅鼓手,以主鼓手角色和大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鼓韵和节拍。

为了禹王锣鼓后继有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薛亥申认为必须从娃娃抓起,让锣鼓培训进校园、进课堂。在多次与夏县禹王禹博学校协商后,他们一起设立锣鼓传承演奏班。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学习,第一批由30余名小学生组成的锣鼓小选手团队应运而生。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禹王锣鼓文化之中,薛亥申还要继续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培训,不但要在乡村、学校中普遍开花,还要把锣鼓培训引申到企业、工厂,使禹王锣鼓大众化、常态化、习惯化,使锣鼓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生活,力争在每个村打造出一支锣鼓队,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在争做新时期文明村民的进程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为了弘扬中华源头文化,传承大禹精神,使禹王锣鼓青春永驻,以后的路还有很多曲折和困难需要一一攻克,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需要步步攀登。

相信在薛亥申这样有奉献精神的乡贤带领下,一定可以让家乡的禹王锣鼓生命之火经久不息、代代传承,可以让铿锵鼓声传遍神州大地。

薛亥申,加油!再加油!相信禹王锣鼓定能走出国门,登上国际大舞台,以高雅的鼓点震撼全球!

□董明吉 王金勇

薛亥申,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于夏县禹王乡东浒村,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0年在山西省邮电学校读书(中专),1981年至1987年在北京邮电学院进修(本科),1980年至今供职于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

薛亥申自幼爱好音乐,喜欢各种打击乐器,特别喜爱传统敲打乐器中的锣鼓。锣鼓那铿锵有力的节奏、跌宕起伏的鼓点和威武豪迈的气势,让人心胸振奋、热血沸腾,因此,他对锣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期的他在农村老艺人手递口传下,学习本村祖祖辈辈相传的锣鼓敲打。上学以后以及参加工作期间,因条件原因他很少接触鼓乐,但一有空,他就回到老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鼓乐的文艺演出队伍之中,美美过一下敲打锣鼓的瘾。

薛亥申在太原工作期间,经常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尤其喜欢参加锣鼓的各种演出,在省城有幸接触到山西省锣鼓协会,并且融入其中,最后还担任了省锣鼓协会的副主席,这一下更加激发起他对锣鼓这一古老传统文化的痴迷与追求,也从此注定与锣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亥申让禹王锣鼓声振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