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_赵应征
朋友A和我同在一个城市工作,我们都是机关文秘,也都同样喜爱打乒乓球。过去,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切磋,累了,就在一壶浓茶的氤氲中谈论名人名著,探讨大师们高超的写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然而,就从去年夏天开始,我们这种日子出现了变数,连续多日没有他的电话,也没有短信。后来得知,他的母亲患病,他除了上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照顾母亲上。今年年初儿子和儿媳去北京开饭店,把不到五个月的孩子交给他们两口子看管。孩子年幼离不开大人,老母亲又患病卧床难以自理。双重的生活担子压得他们实在够呛。朋友在城里没有住房,为了照顾母亲和孩子,他每天中午12点下班,都要骑上摩托车,骑行20多里路回家,从不间断。回到家,一是为母亲做饭,二是给母亲清洗屙脏的裤子。
冬季,村里没暖气,为了缓解母亲的病痛,他把母亲接到城里,申请安置在机关院一座闲置的房子里。虽然房子不大,可是暖气很足,要比乡下的土炉子暖得多。最初他的母亲并不愿意来,母亲说,她一个耄耋老人,而且一身臭气,怕去了给儿子丢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丢人不丢人的,谁家里没有老人。他说这样很好,一方面照顾了母亲,一方面又不耽误工作,两全其美。
母亲来了以后,情况并不像其所忧虑的那样,反倒是机关领导和同事看到他那样倾心呵护、照料着整天卧病在床的老母亲,都为之感动,纷纷前来看望和问候。大家一致称赞他是个孝子,要向他学习。
一天,我去看望他的母亲,他正在给躺在床上的母亲喂饭。他的母亲看上去很慈祥,也很富态。虽然已有八十高龄,满头银丝,但脸上仍然闪烁着明亮的光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精气神很不错。我说:“您老人家有福,生下这么好的一个孝顺儿子。”老人看起来却有点愧疚,说:“我儿命苦,没有兄弟姐妹,我落下了病,就只有他一个人伺候。”说话间,老人的眼里涌出了泪水。我说:“虽然是一个儿子,却能顶几个用。”听了我的话,老人很知足地笑了起来,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灿烂。
把我送下楼梯的当儿,我对朋友说:“你伺候母亲已有七八个月了,真不容易。”朋友说,他是独苗一个,母亲对他的好没得说。过去,他在机关上班,每天晚上还没回到家,母亲早早就把晚饭做好,等他回来一起吃。母亲知道他喜欢吃水浆面,不顾年迈体衰,提上一个大塑料壶,步行几里地,到邻村豆腐坊讨水浆。每隔几天,母亲都要为他擀水浆面。母亲老了,好好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的。
他对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更为珍贵的是,他把母亲比作一件古董,把母亲将来要去的地方比作收藏家。他说,既然这个收藏家还没有资格来“收藏”他的母亲,母亲在世一天,他就要像珍藏宝藏一样,把母亲精心地呵护好,让其完美无瑕,光彩照人。
走出大门,我不禁感慨万千。在我的心中,他的形象瞬间变得那样高大。我在想,一个把母亲比作宝藏的人,他的思想,他的灵魂要比金子,比宝藏更可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