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邑(垣曲)龙山文化的起源引发了黄河流域其他文化的进展
垣邑(垣曲)龙山文化的起源引发了黄河流域其他文化的进展,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等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这里不是发源地,而是发现遗址),距今约4350--395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
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
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化有相当的联系。近几年的发掘,对于研究夏商文明的孕育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比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探索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吕步震/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