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9-14 09:54:31

中秋之月 ——延续古今的诗情_解家林

中秋节,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佳节。那轮高悬长空的明月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歌颂传唱,以遥寄相思、以借月怀人、以望月怀远。古有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月夜长安万户捣衣之景;有白居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以抒物是人非,远离故土的孤苦思乡之情;有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表达小心翼翼的重逢之喜和再次离别的哀叹感伤;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表达身处异地但同一月下的雄浑意境;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表达突破空间阻隔实现精神相通的美好祝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更是望月以思家,看到这些诗句时,仿佛我们与古人共饮,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亲人的思念

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本是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我们从中看到诗人能与亲人得一聚,自是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苏轼也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聚别易的。相逢的喜悦终将散去,终是身不由己分离之后天各一方,唯有望月以抒怀。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平凡家庭的团聚与分离,平日里一家人总不容易聚齐,逢年过节的团聚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对每一次的见面都会更加珍惜,对每一次的告别都会更加珍重,亲人之间,今年一起看的月亮也许明年就只独留在外的一人观赏,不知下一次的见面何时会到来,那么这一次的心情就会沉重且小心翼翼。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故乡的思念

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此时白居易被贬湓浦,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但是,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天地之别。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而再一次身处明月下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仿佛能看到其观望时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不尽的凄苦感,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身在异乡,望不见家乡的迷茫和异时异地的悲伤,充斥在每一个游走在外的游子身上。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夫妻的思念

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月明如昼,正好捣衣,明亮的月光下,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我们也会在平常的生活中由于看到某一习以为常的特定情景而触动了心底的思念。同是月下,同在家中,同一动作,只是身旁之人背井离乡远赴沙场,诗中思妇的内心寂寞清冷,寄托的感情却绵长深重,更值中秋月圆之夜、团圆之时,更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隐晦而深远,但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亲人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空间的阻隔下,这是希望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但却能以精神相通,彼此“神交”。这是一种乐观期盼,时间和距离阻隔了互相思念的人见面,便只能期待对月亮的共同情感能将无法相见的人们联系起来。张九龄在《望月怀远》里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也是一种类似的情感,伴随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人们会想起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而这样的意境则更加雄浑宏大,把感伤思念转化为精神动力,把悲伤转化为喜悦,化消极为积极,是为最美好的心愿。

哪怕时间过去了千年,总有某一时刻,我们与古人的灵魂相交,情感相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一直是那个月亮,但是一代一代的人却一直在变,自古至今,人们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对家人、对故乡的情感,不论绵延多少代,都是不变的,并一直传递。

这种情感,是属于中秋的浪漫,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我们是一个注重血缘的民族,亲缘网络占据每个人社交很重要的部分,每个亲人之间都存在互相依靠的精神需求。中秋,一个团圆的佳节,更是一个精神团聚的日子,一份属于每个家庭的浪漫时光,不论是在外漂泊思家心切的游子还是坚守家中眺望儿女的父母,都会在月圆之夜共享这份中国式家庭的情感浪漫。中秋的圆月,寄托着万千家庭的情思,联系着各居异地的家人,关联着父母与孩子、妻子与丈夫、兄弟姐妹之间的思念,代表着中国人一脉相传的家国团圆的精神世界。同一片天空、同一轮明月之下,哪怕身处异地,心也与家乡和亲人在一处,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对“家”独有的不可割舍的精神浪漫,更是国人悟透现实的释怀、旷达乐观的精神和雄浑高远的意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之月 ——延续古今的诗情_解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