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折竹_河东人文
张仪折竹【释义】
竹,古代用竹制成竹筒,用以写字。张仪折竹,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张仪刻苦学习的故事。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成语典故意思基本相同。
【出处】
《龙文鞭影·卷三·四豪》:“服虔赁作,车胤重劳。张仪折竹,任末燃蒿。贺循冰玉,公瑾醇醪。”
【故事】
据史料记载,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战国时期魏国贵族后裔,年轻时的张仪家道已经败落,家境贫寒。据载,张仪完成学业游说诸侯时,楚国国相邀请包括张仪在内的门客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是张仪拿的,就说“张仪贫穷,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并因此受到羞辱,说明张仪当时家境确实贫寒。正因家境贫寒,为了糊口谋生,张仪曾经替人抄书。在抄书过程中,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子,他就写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再折竹刻写,久而久之,就集成册子。这估计就是最早的摘抄本吧。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