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曙光
后土祠 (资料图)
黄河龙门
□聂还贵
河东,黄河之东的缩称。黄河天水,乳汁中国。《尚书·禹贡》最早文字记载黄河:“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黄河飞越龙门之后,若一条鲤鱼摆动腰身,向东弯一个金三角,人谓河东福地,乃一片历史文化浸透的土地。先秦之时,“河东”与“河西”相对而称,即今运城地区;秦汉设河东郡,境域显著放大,东至今山西沁水县,北至霍山,西、南以黄河与陕西划界,包括今临汾、运城地区;唐宋“河东道”“河东路”再度扩张,辖管几近今山西全境,以至史上“河东”常被用作山西代称。
中华文明与华夏大地上国家的起源、形成、发展,彰显了一色鲜明虹彩——多元一体化。《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顾颉刚:“居于华水、华谷旁边的先民,曰华族。”华谷、华水,皆流域今河东稷山境内,“中国”初为中原特指,华夏概念与“四方”“四夷”相照对应,“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用夏变夷。”(《孟子》)“四夷交侵,中国微矣。”(《诗经·小雅》)民间传真: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统领部族活动于河东一带,其夫人嫘祖即夏县西阴村人。
尧舜都邑之地,乃“中国”最早地理概念。有学者说,横贯山西省境域的3条纬度线,以重大历史意义刻录于中国地理版图:北纬38度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界标识;北纬41度线,与蜿蜒长城吻合,线北即是孤烟直上的大漠;而北纬35度线,幅展一片中国人类早期文明发祥之地。“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史记·本纪》)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运城市盐湖区),皆星布于北纬35度线的古河东。
“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帝王世纪》)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炎帝,将燧人氏发明的火运用于生产与生活之中,终结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发明五谷、制造农具、教人播种,奠定了华人吃五谷杂粮的饮食习惯,开创了农耕文明。黄帝“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先茔”即炎帝陵,位于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东北庄里村,俗称“皇坟”,乃华夏子孙圣祖之根。
唐虞,唐尧、虞舜之并称。《史记》援引《宗国都城记》:“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汉书·地理志》:“晋阳(即今太原)本唐国,尧始都于此。”《诗谱》:“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
唐叔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母亲王后邑姜,乃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姜子牙)女儿。周成王将唐地分封于其弟叔虞,叔虞遂成为唐国国君,故称唐叔虞。初,叔虞手掌心布有“虞”字纹路,周武王为之取名为虞。《吕氏春秋》《史记》皆记有“桐叶封弟”之事:一天,与叔虞闲暇散步,周成王随手摘下一片梧桐叶,削成圭玉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是高兴,即告此事于摄政国事的周公旦;周公旦遂找周成王问及此事,周成王却说,那只是对叔虞的一句玩笑话。周公旦正襟危坐说:天子无戏言。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以礼仪成之、奏乐章歌之。周成王无奈,只好将唐地封给了叔虞。叔虞受封唐地其时,天降福瑞,得一异茎同穗“嘉禾”,特献于周成王,周成王命叔虞将嘉禾馈赠周公旦。周公旦接受赐禾后,特作《嘉禾》颂文赞美周成王,后曹植亦以《嘉禾讴》诗咏怀:“猗猗嘉禾,惟谷之精。……昔生周朝,今植魏庭。”受封于唐的叔虞,以夏戎之政而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而理夏戎之民,政绩卓然,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国策,对后之晋及韩、赵、魏三国影响远大。唐叔虞死后,继位之子姬燮,迁居晋水之傍,遂将国号改称“晋”,是为晋侯燮,位于今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祠,建于北魏之前,即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造,其以唐叔虞祠为主,辅以宋、元、明、清各式建筑百余座。
李唐王朝与唐叔虞血缘渊源甚密:李渊祖父李虎助北周有功,受封唐国公;父亲李曄???蟠??诶钤ā7獾匚???奶乒??钤ǎ?谔??鸨?螅??铣镀鹛浦?笃欤?猿啤疤仆酢保?⒒驶嗜豢??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