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谁人识国士——姚以价(上)
辛亥百年。深切缅怀我的族祖父——辛亥山西太原起义民军总司令姚以价(jie音介)。1912年9月19日上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学堂各界千人欢迎大会上说:“……广东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盛赞山西响应南方起义,牵制清军南下的历史功绩,肯定了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然山西太原起义,断绝南北交通牵制清军南下,在军事方面的实际指挥者是姚以价。
姚以价(1882-1947),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人,出身农家。幼学聪敏,崇慕河东姚姓始祖舜帝、周卜子夏、汉司马迁、隋唐王通王勃薛仁贵、明薛王宣等诸多本邑先贤,志存高远。
少年时代受族叔康梁维新党人明魁公教诲,留心时政。明魁公有感甲午战败,国力綦弱,列强虎视,民不聊生的惨烈国情,痛心疾首,遂在东西南北四村门楼题写匾额——“望台澎”,意指台澎已落日人之手;“驭蕃藏”,英人指染西藏;“筹缅逻”,英人垂涎西南;“抗俄蒙”,沙俄虎视新疆。依此警诫村人,神州大地,环生险象,国难当头了!少年姚以价观之读之悟之,声泪俱下,在他那訇然作响的青春心灵深处,萌发出革除弊政,爱国尚武的思想幼芽,立志发愤学书学剑,以至成立,即执干戈救中华于水火。
1900年,因义和团“河津教案”发生,清廷迁怒,遂停科考,童子试名列前茅的姚以价毅然弃文习武,考入山西武备学堂。与阎锡山同学。
1904年,清廷给山西下达20个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名额,由武备学堂考选,姚以价阎锡山等三人成绩上乘,清廷直接给予官费,其余17名由山西地方给予官费。姚以价等晋籍学生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及日本礼仪,再入日本步兵三十一联队实习,然后正式升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为士官六期生。此时全国各地选送的六期士官生多达260人,他们学成回国后均为各省辛亥革命的军事骨干,故军界有“士官六期,缔造民国”之说。
姚以价攻读步兵主科,其间与湖北何成浚、湖南程潜、江西李烈钧、云南唐继尧等结为同窗好友,尤与陕西张凤岁羽感情最笃,为莫逆至交,每逢相见,致礼同呼:“秦晋之好!”其时于右任发起豫晋秦陇四省留日学生协会,二人入会,积极推举于为会长。
士官学校的日清两国学生共读一校,但不同课同住。由于国际地位低下,清国学生时常受到日本学生的冷嘲热讽,辱呼之以“支那猪”、“豚尾鬼”,清国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华夏热血男儿,岂肯受辱市时有反击,甚至肢体冲突。双方决定跤战,一决雄雌。姚以价被推为主力队员,与一名叫龟坂日本学生对垒。龟坂出身幕府世家,谙柔道,性骄横。姚有武功根底,信念炽烈而用心谨慎。双方商定三局二胜。姚先用《孙子兵法·计战第一》的“能,而示之不能”,佯败一局,痹其心志。龟坂不识,骄焰更烈,心志松懈。姚则在后两局用自创跤战绝招“后勾腿”连胜之。龟坂恼羞成怒,曾密谋暗算——欲断真腿。姚察之,有防。一日,士官学校举行登山操练,两国学生暗自比赛。姚以价矫若猿猱,瞬息之间,遥遥领先,不多时为绝顶第一,遂在山顶盘膝稳坐,双手合十如参禅状。龟坂等人见皆惊,乃罢暗算之谋。
1909年,留日士官学校六期生毕业,经由韩国回国,见其一派亡国灭种惨象,给姚以价等人以强烈刺激,共誓:国亡如斯地,救国当趁早!
山西士官生回到太原都被陆军部委派到新军督练公所任职,姚以价为步操一等督练员。因练兵有方,不久即被新军协统提升为八十五标黄国梁部三营管带(营长)。
同年11月,陆军部奉谕召集各地任职的六期士官生同往北京保和殿会试,由摄政王载沣钤章公布成绩。姚以价考取“上”等第一列,赏得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得协军校(少尉)军衔。
此次会试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页,意义重大,使全国各地立志推翻满清的200多名六期士官生来了一个大集结总动员,重申在日共同约定的“南响北应”、“东挡西杀”全国起事纲领,并得以互通情报协同发展有利机会。清廷笼络士官生的企图,适得其反。此间姚以价专去向获得“优”等第三名工兵科举人并得授副军校(中尉)军衔的陕西张凤岁羽祝贺,“秦晋之好”,已有新意,彼此心照不宣。
此次会试后,各地士官生均回省所在新军中掌握了实权。山西黄国梁任八十五标(团)统带官,姚为黄部二营管带,阎锡山为八十六标(团)教练官。
1910年秋,姚以价上书山西巡抚陆钟琦,建言“兵贵精”,并呈陈规划,陆允准。于是他在八十五标挑选强健军士,又在全省各地招募新兵,经过考核甄拔组成了一支126人之多的“模范队”,由姚统领,以德国普鲁士式最新步兵操典,终日进行训练,队员素质迅速提高。
“模范队”正目中士班长杨彭龄,山东人、同盟会员,早年跟随孙中山、宋教仁参加革命,此时奉命来晋秘密策动军运,他与郭登瀛组织姚营模范队九名正中士班长,于1911年元宵节在太原双塔寺歃血盟誓:“扶汉灭清,革清家的命”。至此姚以价属下的“模范队”中隐下一支精锐,在辛亥太原起义中起了重大作用。 (上)
姚以价(1882-1947)山西河津人,字维藩,号龙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入山西武备学堂,不久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回国后任职于山西督练公所。1909年(宣统元年)任新军管带。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被推为司令官,指挥攻打抚署,旋被推为起义军总司令,率军到娘子关、固关一带抗拒清军。失败后辗转至江西,在李烈钧部任参谋长。1924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及1930年阎冯蒋战争中,在韩复榘、石友三部从事反阎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陕西。1947年病死西安。著有《抗战实录》、《世风校正》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