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先人眼中的民俗
我们的先人曾经这样表述河津民俗讲说一个地方的民俗,总是把它的时间追溯得越“古”越好。民俗虽然具有随时演变甚至“巨变”的特点,但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所以无论它怎样变来变去,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从“根”上讲起有理。
那么,我们河津民俗的“根”相对说究竟在哪里呢?据我手头掌握的资料,只能是续修于光绪五年(1879)的《河津县志》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了。
这本县志的卷之二有一节“风俗节序附”(讲风俗并附以岁时节日),专门讲河津的风俗民情。因为不是专门的民俗著作,所以讲得很笼统但我以为概括得非常精辟,其原文为:
“县境水深土厚,俗尚勤朴。南原地广人稀,专事农田。北乡地沃人稠,民以负载供食,因陋就简,犹有古风。士大夫才学气节,俱以王薛为宗。境鲜遊惰之民,邑多贞节之妇。闺门严肃,翁
妇避嫌,男不纳赘,女不招婿,妇不闲游,宅肆不相通,男女不贸昜,此其可尚者。但习沿尚鬼,未改殷俗,婚姻论财,弗恤怨旷。此在良有司,裁其过甚,晓以礼法,先圣遗风,庶几不
远。今取古人成说参考之,可以酌调剂之术云。”
以上这些文字,理解起来并不十分困难,但为严肃起见,不妨意译之,并在个别地方加以解释:
“县境之内水深土厚,民风勤劳纯朴。(这句总括良好民风为“勤朴”二字。“水深土厚”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不无关系。原文中“尚”字,为崇尚或尊重的意思。)南原地广人稀,百
姓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北乡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人们多以背拉担挑过日子,生活简朴,更具有古来勤朴的传统。(这两句分说“勤朴”之状。于对比中强调北坡山下一带民风更加古朴。)至
于文人们,无论治学态度,还是为人节操,都是以先贤王通和薛瑄为楷模。(这句单单说那些有知识的人,说这些人中间呈现的一种好风气:不管是做学问或做人,都是学王通和薛瑄的。由
此可见,王、薛作为河津历史上知名的两位文人,其文品和人品久为人们敬仰和推崇。)境内很少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之人,而贞节之妇却很多。(在婚姻方面,有贞操的女人历来为封建社会
所推崇和表彰,这是“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观念使然,现在看来就不一定正确了)闺门严肃,公公和儿媳妇之间,在言语和行为上,一定得慎而又慎,绝对不能有任何“越轨”或者引起别人“闲
言”的情形发生;男女婚姻,不主张“招婿”;妇女不到别人家闲游闲转;一般人不经商做买卖。以上这些都是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有信神信鬼的习惯;男女订婚只看重财礼而不怜惜已到婚龄的
男女成不了家的苦衷,出现这种不良风气,可能是有关官吏出于负责任的态度而制裁过严造成的,如果能晓之以礼法,那么这种不良风气就会逐渐克服,这样,离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好传统
好风尚就不会太远了。(关于风俗的述说到此基本结束。下边一句“今取古人成说参考之,可以酌调剂之术云”,意思是,在这里专门列举了古人关于风俗的一些现成的说法以资参考,用这些
现成说法酌情调整关于河津风俗的准确表述。这里就省略不讲了。)
从时间上讲,这段文字表明,至少在130多年前,甚至上推到400余年(从《河津县志》创修之日算起)前,我们河津的社会风貌大体就是这个样子了。
以上这段关于河津旧时民风民情的表述,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都有较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勤劳纯朴;二是北坡沿山一带民风更加“古朴”;三是历来优秀的河津文人,除了治文严谨,特
别看重自己的道德情操;四是河津的乡下妇女与南县比较普遍的较为拘谨,守操;五是相对说河津人迷信思想较为浓重,在农村,信神信鬼禁忌繁多;六是买卖婚姻,论财纳礼情况较为严
重。认识到一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河津百十年来乃至今天的社会风气,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依据。
可贵的是这段文字同时还提到改变民风民俗不良倾向的办法,强调多施正面教育,不必老是采用严厉制裁的手段,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但是,这段文字也有它的不足,就是未能对河津的民情民性作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如民情好强这一点。当然,强调争强好胜对于当时封建社会的稳定未必有益,但不畏艰难,拼搏生存,争
取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和理想生活,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自然是非常可贵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