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麦田_卫敬强
记忆中常常会出现一帧画面:在刚刚收割过的麦田里,映着淡淡的月光,外祖母半跪在麦茬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由于白天生产队已经组织社员们捡拾过,大的麦穗几乎没有了,偶尔能捡到一两个瘦小的,外祖母会觉得十分欣喜,赶紧塞进布袋。由于麦穗少得可怜,散落的麦粒也成了捡拾的对象。但由于看不太清楚,只好把麦粒和泥土一起收集起来,回家后再细细挑选。一晚上的收获并不多,有时到月亮西斜,才能捡到少半碗麦粒,外祖母说最少的一次只捡到薄薄的一碗底,即便如此,她还是很高兴。常常想,外祖母那一代人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白天要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为了填饱肚子,晚上还要和左邻右舍一起去田里“捡漏”。一起去的老太太都是小脚,走在平坦的道路上都颤颤巍巍,更何况是在高低不平的田间!在遍布锋利麦茬的田地里,外祖母她们要半跪半爬地摸索着干活。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啊!
当外祖母像讲故事一样把过去的经历讲给我们听时,生活已经有了大改变。日子不再艰难,我们姐弟吃饭时便添了挑挑拣拣的毛病。外祖母在絮絮叨叨的讲述中,捍卫了粮食的金贵;我们也在听的过程中,很快吃完剩下的饭菜,就连掉在桌上的饭菜,也会夹起吃掉。外祖母辞世后,再也没有人在我们吃饭时唠叨了,但爱惜粮食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沿着老屋的木楼梯上到堂屋上的阁楼,在一个小背篓里发现了一条条树皮。我很好奇,忙下楼问外祖母,藏这些树皮干啥?外祖母告诉我,那些都是榆树皮,是解放前存放的,以备战乱荒年时食用。她还说,榆树皮是粮食的最好替代品,容易煮熟,而且不发苦,一小块榆树皮加极少量的面粉,就能煮上一大锅饭,够一大家子人能吃上一天。听着外祖母的讲述,我瞬间就明白了她对粮食的那份感情。外祖母总说:再好的年景也不能浪费食物和粮食,那是一种罪过。
外祖母当年的真实经历,现在的年轻人通常会认为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才刚刚过去了数十年。
儿子挑食时,我也会和他讲起外祖母经历过的那些事,儿子则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把饭菜吃完。我希望珍惜粮食的家风,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