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_王晓娜
半畦一垄、星罗棋布、瓜果飘香的是父辈们的自留地。落英缤纷般的蝶儿肆意翻飞于满目的翠绿艳紫娇黄,穿行于东邻馥郁的苜蓿垄,越过西舍葳蕤的棉花丛,停在地头大朵大朵盛开着的蒲公英、野菊花、打碗花、狗尾巴花上,惹得旁边的枸杞、酸枣、野葡萄也纷纷挥舞起滴溜溜圆的小拳头,喧闹着也要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自留地”,如此的遥远而又亲切。在那个艰苦而又单纯的年代,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记忆的碎片里,当年的生产队会分些粮食、油之类,但生产力低、产量低,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年到头费尽心思地打理,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若赶上个欠年,就恓惶了,自留地便成了农家人唯一的指望。洒些苜蓿籽,栽些土豆、红薯苗苗,种上几垄棉花,垄间再套上几十株甜瓜或西瓜,给正长身体的孩子们打打牙祭。记得一个凉风习习的晚上,我跟堂姐悄悄溜进了窥视已久的棉花地,摸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甜瓜娃娃,思忖着哪个会甜一些?正犹豫不决间,一道手电的强光射进了棉花丛,是自留地主人巡视来了!我俩大气也不敢出。月朗星稀,只有棉花叶子被扰动后的哗哗声,只有昆虫此起彼伏的叫声……谢天谢地,终于躲过了一劫。我俩暗自窃喜,赶紧摩拳擦掌、大快朵颐,直到干瘪了许久的肚子如小蚂蚱般的圆滚方才罢手,只是那次弄丢了口袋里宝贝似的小圆镜,很是懊恼了一阵子。
秋日,在大人们吆喝牲口运送玉米、地瓜、胡萝卜的日子里,盛开着苜蓿花的自留地便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好去处。五彩斑斓的蝶儿扑闪着诱人的纱翼,静静地伫立在她扎了红蝴蝶结的发梢,落在了他黝黑的额头,引得伙伴们你追我赶、恣意嬉戏……在那个布衣蔬食的年月,串串淡雅幽香的苜蓿花、娇嫩的苜蓿叶被农家人的巧手烹制出各色美味,既给食不果腹的生活节省了口粮,也给在困境中的人们添了几分心灵的慰藉和希望。而苜蓿根刨出来后,要用斧头反复锤砸,再撕成条状,等到乡野光秃秃的寒冬,混杂些草料,犒劳一年到头无声无息卖力流汗的牲口。
三十多年了,每每回到老家,我总要到地头上转一转。那片自留地虽已被引领家乡脱贫致富的万亩桃园所取代,但在心中,永远都保留着它的角落,那是宁静而富足的一隅。穿行在都市如瀑的喧嚣中,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片幸福的“自留地”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