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9 12:05:18

太姥爷高步青光辉的一生

    我自幼喜爱历史传记,也深爱着我的家乡河津,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孕育了太多的名胜古迹、民产特产、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等。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了一些本土文化名人没有被后人摘录、统计。《河津县志》保留的版本最早也是反映光绪五年(1879年)以前的历史,其后期编撰补录的县志、市志仍有不少局限性和不完整之处。笔者仅以此几篇文章:《太姥爷光辉的一生》《庭院飘香出英才》《高宅风雨多飘摇》《儿时过年礼节多》《趣事小记》,来记录高步青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及高门大院文化等趣事。

    由于时间跨度之长,故人早已远去。笔者多次拜访高门后人,乃至80岁、90岁以上的老人。进出镇政府、博物馆、图书馆多次,一点一点去搜集、呈现和校对。如文章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高步青(1893年2月—1976年9月),樊村人士,河津县近现代文人、擅长书法,乳名登青、又名忠潮,后自改名步青(直至晚年多用步青),号:仙梯。因在家中排行老五,被街坊邻居称呼为高老五。先后有过三位配偶,第一任为董氏,固镇村人士。董其武将军的亲姐姐(两家已订婚,后还未迎娶因病去世,入了高家祖坟)。第二任为侯氏,东侯庄村人士,生育一女高兰香、一子高相宝(按出生先后排序)。第三任费氏,东庄村人士,生育五子一女,高山虎、高淑兰(我的外婆)、高山豹、高山龙、高山麟、高山象(按出生先后排序)。外婆的母亲费氏(费桂花)民国二年1913年出生的,比其夫小20岁。所以,高步青老先生一生共育有六子两女。

    高老先生从小勤勉好学,酷爱金石,父亲和四位兄长不畏劳苦,甘愿奉献,一起供养他求学成才。然晚清时局动荡不安,1898年甲午战争失败,科举考试时,考生们还多次上书,要求改良,变法图强!结果光绪被囚禁瀛台,慈禧这才想改革科举制度。这样再不会有人“公车上书”了!在1905年9月,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联合上奏,要求立即停开科举!于是,慈禧大笔一挥、懿旨一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宣告废除。随之而来的西式学校—小学、中学就在晚清的那个年头兴起来了。外婆的父亲高步青那年才12岁,就在这大背景下一路坚持学习,后不负众望一举考取河东书院(今运城中学前身),和傅作义为同班同学,关系颇好。饱读诗书的他,在当时也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仅22岁在全县出了名,民国初期,被推举为河津老城县衙师爷,后又做先生。傅作义一直与高老先生有信件往来,直至1948年,傅作义在华北亲掌50余万兵权时,还一再邀老先生来北平,以便照顾老先生全家。高老先生再三回绝,以家中儿女众多,有的还太小在上学为由婉拒。其实据外婆回忆,太姥爷说了一句话记忆犹新啊。“刘邓大军下江南,好比石碾碾鸡蛋”!“鸡蛋”就好比国民党,一路节节败退。当时的全国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出一二来,我想没去北平也是对的。

    高先生因才华出众曾先后被邀请在河津老城的县中学任教10年,任过校长。在口头(龙门村)东禹庙一教又是6至7年。可谓“桃李芬芳满古耿,雏雁展翅飞天涯”。其学生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如原河津县县委副书记兼副县长高峰(原名高仁义)同志,就是高步青老先生的爱徒之一。其后在南寺庄村、西光德村一盘龙学校教学。晚上又在樊村教民校、搞识字班(识字班不论妇女儿童,每天晚上只教2小时),不收费、深受敬仰。其毛笔字笔功深厚,欧体、颜体、柳体更是一绝。十里八乡的村民,每逢年过节登门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更为称奇的是其空心字能写照壁一般大,而且一挥而就,实为罕见。下笔文章常用文言文形式,很多文学修养不够的人往往不解其深意。

    高老先生的名气不光在河津老县城和解放后的河津北坡一带有名,在周边县市也颇具影响力。在1963年,毛泽东主席指示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掀起了农村运动。万荣县县政府邀请高老先生赴万荣,一去就是一个月,由县里出钱聘请写墙面宣传标语。河津县九龙庙“麟岛”二字原为清咸丰年间王照离老先生所书,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斑驳得难辨真容,后由高步青老先生再次所书。在老县城、北坡乡镇公社,很多后期的红色宣传标语大字均邀请高老先生所书。直至1976年去世的前一年,82岁的高步青老先生因年龄大了,上不了架子为乡里写字,他便在地面上拿土石块写好,照个大镜子反光映在墙上,由年轻人上去以此为准,描线、雕刻、装红漆。

    在河津县里,高老先生不管在书法造诣上还是教书育人上,都颇有影响力。时至今日,但凡北坡打听80岁以上的老人,一提起高老五(小名),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才高为师,身正为范啊!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老先生不得已将家中四合院珍藏的古籍善本、名人字画全部烧毁。多年后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还曾到樊村东街高宅里打听老人的信息情况,问后人有没有保留下来的字画。家族长辈们指着家中四合院的北房墙上挂着的几张东西禹庙全景照。由于禹庙被毁,县文化馆有位工作人员向高氏后人提出翻印的要求。后进入2000年以后,县文物局统计古民居四合院还再次进入高宅绘图、测量,询问了一些信息。

    对于我这位太姥爷,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听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每每路过樊村东街,看到家族保留下来的四合院,总能勾起我对他的敬仰之情。多年来一直多方打听搜集,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一些高步青老先生珍贵的墨宝,供后人借鉴参考和学习!                           (1)

“安全卫生”为高氏宅院北房前走廊西面墙上四字标语,为“大食堂”时期所写


原河津县老城供销社高步青所书“业务扩大 商品流转 为生产服务”

原樊村镇供销社高步青老先生所书“加强经济核算 做好供应”

行草“公元一九六三年润四月 云院以应白有堂仁兄正谬”

高步青行年71岁书中堂作品“稳居在山岗 兽中称大王”

原河津县老城供销社高步青老先生所书“通过供销 巩固工农 联盟建设 社会主义”

姚琪/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姥爷高步青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