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厚:一位老公安与固镇村的情缘
固镇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昌派人送我一本《固镇村志》,利用几天时间,我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深有体会,一个农村党支部能组织专人,历时四年编撰出版村志,这说明党支部一班人对固镇村走进新时代负有担当的义务,对固镇村历史文化的传承赓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功载史册,可敬可佩。通览《固镇村志》,她是一本凝聚着近万口人的固镇村的固镇人气;她是一本以董其武为代表铸就着固镇村的固镇村魂;她是一本渗透着编撰人员心血倾注着固镇村的固镇文脉。一句话,它是一本乡村文化典籍。洞鉴古今,可圈可点。
掩卷沉思,浮想联翩。说起我与固镇村的情缘,还得从1992年到樊村任派出所长说起。樊村镇24个村,当时是全县最大的镇,可固镇村别说是全镇的大村,也是全县的第一大村。对我这个新任的所长来说,驾驭全局是一个领导者的艺术所在,所以为了维护全镇的社会治安稳定,经过调查了解,掌握社情,我研究了一些措施与对策,其中有一条就是“固镇大村不能乱,稳定全镇是关键”的理念。于是,派出所的工作重心就放到了固镇、樊村这些大村大队上来,因为他们对全镇的治安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任职的十年里,我和固镇的刘泽立、董文斌、原珊宝、刘天生等支部书记及一些副职私交甚好情同手足,工作方面互相支持。他们积极主动抓“两会”(治保会、民调会)、“一队”(治安联防队)建设,对全村的四街八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群防群治,确保村民平安。十多年里,固镇村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刑事案件,年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就在我退休之后,政法委聘任我为市综治协会秘书长期间,还两次到固镇村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查研究。时任党支部书记的原文斌、现任党支部书记的董建昌都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使我受益匪浅,真是固镇村一茬接着一茬干,稳定和谐求发展。
刘天生任支部书记期间,还邀请我到学校为学生讲法制教育课,并参观董其武纪念馆,这就为我退休后,即2010年撰写《董其武的故事》奠定了思想基础。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我阅读资料,走访群众,完成了近20万字的35个董其武的故事,于2012年上半年在《河津风采》连载两个月。河津人挖掘河津文化,河津人撰写河津故事,河津报宣传河津风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8年9月,内蒙古民革在搞“不忘初心、缅怀先辈”的故事会,还征集了我编撰的《董其武的故事》。
固镇村东的大门楼宏伟壮观,镌刻着庄重肃穆的五个大字“董其武故里”,矗立在吕梁山下,已经成了不但是固镇,更是河津与薛仁贵齐名的国字号名片。董其武从一个背炭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这不是固镇村的骄傲吗?这不是村魂所在吗?2018年8月30日,“冷眼观河津”微信平台上发的题为“河津应该擦亮《董其武》这张红色文化名片”的文章,我立即留言:河津市委市政府应当擦亮董其武这张红色文化名片,固镇村有基础,一抓就能见效,发展河津文旅事业,历史的抓住薛仁贵,红色的抓住董其武,都是国字号名片,何乐而不为呢。
2000年10月20日,《河津日报》刊发了我一篇题为《悠悠樊村情》的文章,现摘录一段描述:固镇村历史悠久,至今尚存有城郭遗址和民俗建筑,名人辈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就出生在这里,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还有后生可畏的优秀中学生董力庚,1999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董哲家,事迹传遍河东大地,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这些不能不说是固镇村的光荣和骄傲吧。2009年,固镇村民为活跃文化生活,全村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以书法绘画等形式,讴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书画展时,村文化站站长董朝元还邀请我参加,我当时的书法作品题写的是“翰墨香固镇,农民进书林”,为祝贺固镇村书画展补壁增色。
固镇村的飞速发展折射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缕璀璨阳光,他们率先发展乡村旅游,兴建古今天下景区。我于去年携家带口游览景区,大饱眼福。
梦里常常逛桑梓,情思绵绵忆乡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生活在北里村,那时候固镇和北里互称亲戚村,一来二往亲切有加。北里村在沟里搞截流工程,固镇村民利用他们砌石叠坝的特长,无偿帮助北里村搞水利建设,而北里村利用本村拖拉机帮助固镇村搞平田整地。固镇村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到北里村慰问演出,北里村的家戏在1979年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一在固镇上演三天,难道这和我与固镇的情缘没有关系吗?
为表白我与固镇的情缘,最后用“鬓发苍白人亦老,意笃情深既如常”作为结束语吧。
祝愿固镇明天更美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