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12 17:14:12

司马迁是山西运城市河津人

   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印的《辞海》911页“河津”辞条中明确记述:“河津,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禹门口(龙门)在县境西北。古迹有司马迁故里。”河津古称龙门,司马迁故里在今河津市阳村乡西辛封村,现存的文献、碑志、家谱、司马迁后裔、司马迁遗物,都确凿地证明:司马迁是河津人。

一、文献证

   1.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明确表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2007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白话史记》(系台湾14院校60位资深专家教授合译)对司马迁这句自序的译文是:“迁生在龙门,在黄河以北,龙门山以南这块地方,过着耕种牧畜的生活。”河即黄河,山即龙门山,河之北、河之东为阳,山之南为阳,河津正处于黄河与龙门山之阳,而韩城在河之阴。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一句下,唐代张守节注释:“《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这个大前提是片面的、错误的,大禹凿开的龙门在河津,龙门山在河津,不只在夏阳,所以,因“龙门山在夏阳县”由此而得出“迁即汉夏阳县人也”的论断是错误的。

   2.元代监察御史王思诚(山东人)在《河津县总图记》中明确记述:“司马迁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为之建石室,立碑树垣。太史公自叙曰:‘迁生龙门’,居于太和坊,是其坟墟所在矣。”这说明河津在晋代就有司马迁墓和庙。

   3.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1527-1602,福建人)在纪传体《藏书》卷四十“儒臣传·史学儒臣司马谈、司马迁”一节中,明确记述:“司马谈,绛州龙门人,谈为太史公,……有子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河津古称龙门,属绛州,而韩城属通州。“司马迁是绛州河津人”,这是李贽的盖棺定论。

       4.明朝内阁首辅朱国桢(1557-1632,浙江人)在《仿洪小品》卷六“古墓”一节中明确记述:“汉太史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前有祠,见存。司马迁世家龙门,芝川去龙门只隔黄河。”中国人民大学几位对中华古籍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仿洪小品》文白对照全译本(1995年6月出版)中,对朱国桢上述一节记述的译文是:“汉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墓前有祠堂,现在还保存着。司马迁世代居住在龙门,芝川距离龙门只隔着黄河。”(注:这里的汉太史司马迁墓是元代建的纪念墓,墓前祠堂最早建于宋代,原名“望祖祠”。)

       芝川在黄河西岸,今属陕西省韩城市,龙门在黄河东岸,即今河津市。朱国桢对于芝川与龙门“一河之隔”的界定,充分证明司马迁家乡在河东龙门,在河津。可见,“司马迁是河津人”在明代就已经成为官方和社会的共识。

       5.清代著名学者《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山东人)等编纂的清康熙版《平阳府志》卷之二十三“人物”载:“司马谈,龙门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司马迁,字子长。十岁诵古文,弱冠游江、淮、浮沅、湘,涉汶、泗,过梁、楚以归。太初中,为太史令,因论李陵得罪,幽而发愤,修《史记》。刘向、扬雄皆称其有良史才。”《平阳府志》卷之三十一“陵墓”载:“河津县:汉太史公墓,县西十五里。”《水经注》曰:“司马子长墓,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垣,太史公自叙曰:‘迁生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平阳府志》明确记载:司马谈、司马迁是龙门人,河津县西有太史公司马迁墓。

二、碑证

       1.2006年2月24日我们在樊村镇固镇村发掘的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创修上生院”石碑记载:“河津,古龙门县,大禹疏凿经之地,如司马遷(遷,“迁”字的繁体)弘文巨笔者,往往间出。”碑文由元朝“奉训大夫陕西奉元路府判段循撰”,可见,在元代全社会就公认司马迁是河津人。

   2.日本学者在河津拍摄的《司马迁故里碑》是又一碑证。抗战时期,一名爱好文物古迹的日本学者曾来河津,实地拍摄了不少照片,其中包括“司马迁故里碑”、“卜子夏祠堂”、“卜子夏墓”、“觉城寺塔”等照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决不是虚构的,它们是河津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照片中的司马迁故里碑,镶嵌在古式砖砌碑楼里,它与老《河津县志》中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

《司马迁故里碑》系河津知县曾广钦于民国十七年六月立石,原在西辛封村南,后损毁。

三、人证和物证

       1.河津市阳村乡西辛封村是史圣司马迁的故里,现在,村中居住着30余户百余众司马谈、司马迁后裔,世代尊司马谈为始祖,司马迁为上祖。西辛封村司马迁63代孙司马会泽还保存着祖宗传下来的布牌神符(家谱)和太史公司马迁的笏板残部。布牌上面有始祖司马谈夫妇的画像和上祖司马迁及其子司马观、司马临以下11代子孙的爵名。现在,布牌上族中最小的已排到65代。

   2.西辛封村司马家族清代布牌神符(家谱),系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距今210年,每逢重要祭祀,合族顶礼膜拜。

      3.司马迁遗物笏板残部,1955年3月16日由司马迁61代孙司马恭捐赠河津县文物保管委员会。

   4.司马迁墓。河津老县志记载:“汉太史公祠在县西”、“汉太史公墓在县西”。西辛封村曾有汉太史公祠。司马家族祖茔原在康家庄、沙樊头村附近的龙背地,因司马迁受过宫刑,按封建礼教规定,卒后不能葬于祖茔,于是后人就将这位骄子葬于他当年耕种放牧的黄河东岸黄沙岭。后因黄河泛滥,司马迁墓被埋没,但民国二十七年河津县政府修印的《河津县全图》,明确标示“司马迁墓”地址在西辛封村西黄沙岭。

       民国二十七年(1938)印制的《河津县全图》标明:“黄沙岭:司马迁墓”“西辛封村,司马迁故里”。《邑中历代名人表》载:“司马谈,司马迁,汉代人。”经考,此图系沿袭明万历癸酉(1573)版《河津县志》附图印制。

      综上所述,现存的文献、碑志、家谱、司马迁后裔、司马迁遗物,都确凿地证明:司马迁是河津人。目前,河津人正在积极开发史圣司马迁故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文旅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河津锦上添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司马迁是山西运城市河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