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笑容_周振龙
快到中秋节了,适逢礼拜天,秋高气爽,气候温和。我带着母亲回了趟舅家——乡宁县后山的一个小山村。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一天往返近四个小时的车程,虽然有些累,可我发现,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暖暖的笑意……一天晚上八点多,突然想起母亲,就拨打了电话。停机!身旁的女儿马上缴了话费,再打,无人接听,连续打,还是无人接听。此类情况以前也有过,虽然感觉应该没有什么事,但还是马上和女儿驱车赶到母亲家。
一进门,看见母亲低头在厨房收拾碗筷,像是刚吃过饭的样子。我轻轻地叫了声“妈”,母亲闻声惊讶地抬起头,问道:“好娃,这么晚了,回来有事?”我佯装生气道:“没啥事,怎么不接电话?让人着急。”话虽如此说,一到家,我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其实我也知道,应该是手机不在身边。再加上母亲年龄大了,有点耳背,听不见电话响,也正常。
既然回来了,索性坐下来和母亲拉会儿家常。话题多半是小外孙的上学和儿子的婚事,目前,这都是家里的“焦点”。说话间,我突然有个想法,就说:“妈,没事的话,我们去趟舅舅家吧,快八月十五了,你老兄妹俩也该见见面呢!”母亲似有顾虑,怜爱地看着我说:“我倒是没事,你们都忙,路又这么远,还是算了吧,等以后谁家过事时咱再去。你小舅身体好着哩,前段时间我们还通过电话呢。”母亲虽然面露难色,但提起舅舅,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知母莫若子,母亲一向顾全大局,从不愿麻烦人,包括自己的孩子。这次我没依她,坚持说:“妈,不要再说了,你都好几年没去过舅舅家,明天我带你上山。让我爸准备些新出的花生,我明早七点钟回来接你。”母亲马上放下手里的活,高兴地对我说:“也行,那就上山转一圈吧!你不要急,明天啥时候走都行。”
周六早上七点五十,我从城里开车回村,到巷口时,远远就看见母亲早已站在大门口,朝村口张望。我一下车,母亲就迎上前,贴心地说:“东西早收拾好了,放在南房门口,你还没吃饭吧,要不给你冲个鸡蛋?”我说不用,扭头提起东西往车里放,喃喃自语道:“说好七点回来,唉!迟了,迟了,让你等久了。”母亲笑着安慰我:“不迟,上午到了就行。”说话间,已装好东西,扶母亲上车,赶紧出发。我真后悔昨天不该提前说七点动身,也不知道她在门口等了多久。回头看时,母亲依然是笑意盈盈。路过市区,接上妻子、女儿、小外孙一起前往舅舅家。
说到路远,那是旧黄历了。多年前,通往舅家的山区道路崎岖难行,须翻山越岭,如遇雨雪天气,交通中断是常有的事。如今,高速通了,方便了许多。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小东山村。因为没有提前电话告知舅舅,舅舅舅妈很是惊喜。舅舅招呼母亲脱鞋上炕,舅妈随即端来自制的空心月饼和家里仅有的一些“好吃头”,母亲抓起舅舅的左手,心疼地说:“小哥,你这手比以前抖得更厉害了吧。”舅舅急忙把手抽回,笑着说:“没事,没事,不误事的,我用右手的时候多。”老兄妹俩有说有笑的样子,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屋外,妻子、女儿带小外孙在沟边玩,发现有几棵山桃和山枣树,问能吃吗?舅舅说:“好吃着哩,我带你们去摘。”舅舅腿脚还算利落,不像七十八岁的老人,提起筐子就往沟边走。不一会,带回大半筐山桃、山枣,山桃酸甜可口,吃出了儿时的味道,山枣水分少,母亲说,蒸熟了好吃。舅家新收的山核桃还没干透,也装了两袋,还有土豆等,汽车后备箱眼看都装不下了。每次上山,我们都是带足了礼物,而每次下山又都是满载而归。中午的面我吃了三碗,烫面油饼也非常可口,只是,不能再吃了,打包带走。
母亲自小在山里长大,十八岁离开大山,离开生养她的故乡,来到陌生的河津已五十五年了。之前,姥姥姥爷在世时,母亲每年都会带上我们回舅家。后来姥姥姥爷相继去世,母亲回去的次数就少了。三年前,大舅去世时,母亲很是伤感,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母亲说,如今世上,最亲的老辈儿就剩一个小哥了,有时很是想念。其实“小哥”也快八十岁,老兄妹俩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吃过午饭,我们要回去了。虽然舅舅一再挽留,母亲还是执意要回。年龄大了,母亲是不能给舅舅添麻烦。车子启动的一刹那,母亲打开车窗,向舅舅一家挥挥手说:“回去吧,回去吧!”随即一再回头张望。上车时,看到小舅依依不舍的神情,母亲的眼睛湿润了,我的眼睛也跟着湿润了。
母亲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经过一路旅途劳顿,和舅家亲戚又聊了一整天,肯定又乏又累。可我惊奇地发现,她慈爱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那绝对是世间最美的笑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