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22 11:21:32

父亲_张志刚

父亲去世后的这段时日,他任期内的点点滴滴,又成为夏县公安民警们时时提及的话题。

当年,身为公安局局长,每遇大案要案,父亲总要亲临一线,不管多棘手的案子,只要他出马,最后都能迎刃而解。有些同行说他运气好,因为各地类似案件很难破获,其实这“运气”不仅源于他智勇双全,胆大心细,更在于他有不破案不罢休的韧劲和不怕死不要命的拼劲。

父亲1937年11月出生于夏县庙前镇王峪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岁丧母,三岁失怙,由孀居的祖母养大成人,靠政府的助学金读完了小学、中学。父亲1954年参加工作,1958年入党,1965年调入公安局,1974年任夏县公安局副局长,1978年任县委委员,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警督,1994年退居二线。

父亲自幼就对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时常发自肺腑地感慨:“我这条命是共产党给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没有理由不豁出命来工作呀!”去年春节全家聚餐时,84岁的父亲仍谆谆告诫家人:一定要遵纪守法,决不能触碰红线,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

那年发生了一起盗枪案,嫌疑人将盗窃的五支半自动**隐藏到中条山深处,侦查民警五上五下,都没有拿下此案。第六次,父亲带领民警潜入大山,他化装成老百姓,只身在深山老林侦察,终于摸到了关键线索。午夜时分,父亲带人破门直入嫌疑人家里,一进门就大声喊道:“你听着,我已经掌握了你的情况,赶快坦白是你唯一的出路!”他说完转身就走,隐蔽到大岩石后面。嫌疑人以为埋藏的**暴露了,偷偷向埋枪的山洞跑去,进洞一看,**完好,正暗自窃喜,不料父亲疾步上前,把他双手死死踩在地上,他只好束手就擒。

1988年,鸣条岗上发生一起因债务纠葛一家五口人被杀害的惨案,民警们目睹现场悲愤不已,昼夜奋战誓破此案,然而十多天过去了,仍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有的民警累倒了,有的打起退堂鼓。在这紧要关头,父亲召集民警开动员会说:“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坚决不能动摇!这案子我心中有数,肯定能破,三天以后此案不破,我请辞职务!”继而,他调兵遣将,组建专案组深挖彻查,三天后,嫌疑人在河南被抓捕归案。某报社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你怎么料到三天后就可以破案呢?”父亲朗声笑道:“我哪里会料事如神呢,只不过作为指挥员,在关键时候必须沉住气,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才能鼓舞士气打胜仗!”

父亲不仅善破大要案,更注重从严治警,狠抓队伍建设,他带出了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吃苦耐劳、能征善战的公安队伍,这一切得益于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父亲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年到头不在单位报销一分钱,不在外面吃一顿饭。多年来,吃住在办公室,一心扑在工作上,大家曾这样称赞他:“一根麻花一盒烟,外加一包方便面,开水泡馍破大案。”父亲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单位节省经费,又千方百计改善机关办公条件,提高民警的生活待遇。夏县公安局的三层办公楼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父亲费尽口舌四处“化缘”盖起来的,当时可是全地区各县公安局第一座办公大楼。

正是在父亲的感召和带动下,县公安局上下精诚团结,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不仅大案要案屡屡告破,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而且重视各类民生小案,快立案,速结办,提高了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从而为夏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父亲在群众心目中也成了保一方平安的“守护神”。他的名字在夏县如雷贯耳,很有威慑力,不法之徒但凡听闻“张彦文来了”,当下就都四下逃窜了。

在公安战线奋斗近30年,父亲参与和指挥破获了近千起刑事案件,多次被评为“严打斗争先进个人”,1991年3月被省委授予“严打斗争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1987年,他还出席了全国十年麦场无火灾县经验交流大会,他的先进事迹先后17次被报道。

1998年,父亲退休后却退而不休,先是受任夏县老促会副会长,后又担任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父亲说:“组织上让我当这个主任,其实就是要我给居民们当好‘服务员’。”

当年当公安局局长正气凛然,令坏人闻风丧胆,现在做社区主任则满面春风,使居民倍感温暖。父亲关注民生,始终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放在首位,数年如一日,坚持对125户214人“老低保户”进行年检复查,把身份证、户口本、领取证一一核对,澄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对每年新增的困难群众逐户调查,尽快解决他们的低保问题。

父亲竭尽全力为居民排忧解难,先后化解调处了百余起民事纠纷,如赡养老人、夫妻不和、邻里纠纷等等,他还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社区200米巷道,解决了居民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

父亲带领社区一班人实干苦干,任劳任怨,有口皆碑,成绩斐然,城西社区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和谐社区”。父亲被评为“全省优秀社区工作者”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09年,更被评为“全市最佳居委会主任”,2010年又被授予运城市“五好老干部”光荣称号。

在我们印象里,父亲不怒自威、不苟言笑,虽然工作繁忙,但也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提出严格要求,不让我们搞任何特殊,产生什么优越感。记得小时候,我从家里到县城找父亲,他只给我买了一个烧饼就打发我赶紧回去。小妹12岁那年,她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来找父亲办事,带了两瓶罐头、两包糕点和一袋水果。父亲回来后,严厉批评了小妹,然后把东西交到单位,当面还给当事人。那时候我们家过得非常拮据,就靠母亲养鸡、养猪补贴家用,我们也总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放学后就下地割草喂养兔子,写作业的铅笔用到没法削了,才肯扔掉。

父亲一生节俭,身上一件灰色毛衣,一穿好多年,袖口破了也舍不得扔,我姐和小妹给他买了一身新毛衣毛裤,他坚决不穿,要她们退还给商家,说他的毛衣穿惯了,舒坦,还经常叮咛我们不要乱花钱,细水长流,吃穿不愁。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几十年来,我一直和他住在略显破旧的小院里,他骑了十几年的摩托车如今留给我继续使用。多年来,凡是到我家的客人,总是惊讶于我们住房过于简陋。

父亲,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民警察,一个优秀的公安局局长,一个模范的居委会主任,他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父亲,给予我们严管厚爱的父亲,高山景行、润物无声,他给儿孙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足让我们受用不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亲_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