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饼子_袁省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到处走走,就不知道这句俗语的奥秘。在金风送爽的九月,我踏上稷山这片土地后,还是不由得想到了这句俗语。原来是,河东大地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熟悉的概念,具体到稷山,即使它跟我的家乡河津紧邻,也是一片陌生,或者可以说,它是熟悉的陌生地,也是陌生的熟悉地。说熟悉,只是地理方位的熟悉,是概念名词的熟悉。还有就是稷山的麻花、饼子,我也非常熟悉。具体到稷山的山山水水、稷山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当下发展……我还是非常陌生,这种感觉也颇为有些意趣和耐人寻味。稷,顾其名,指的是稷王。相传后稷神农氏曾在这里教民稼穑。稷山,因此而得名。无论何时何地,粮,都是一国之命脉、众生之根本,稷王选定这里教导民众播种、耕耘,可见这片土地之肥沃、气候之适宜。这也注定了这里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恒久联系。而让稷山人引以为傲的“稷山四宝”——板枣、麻花、鸡蛋、饼子,也确实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更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日常的零嘴。我总是认为,当一种食物能代代传承,且让人津津乐道、难以舍弃,甘愿去追随、被吸引,那么,它带给人们的一定不仅仅是饱腹,一定还有舌尖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是源自内心的热爱。
盘点起来,在稷山短短两天的行程里,我们虽然不断地上车下车来去匆匆,却也深深地被这里的瑰宝所吸引和叹服。比如说:威武别致的高跷走兽、精工巧制的螺钿漆器、古朴秀美的宋金砖雕墓、安静祥和的马趵泉村……更不要说那成片成片的千年枣树,虽老态龙钟,枝头上却依然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挂满了如玛瑙如翠玉、滋味甘甜的板枣,还有街头外酥里嫩、咸香可口的饼子……可以说,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又呈现出让人欣喜和期待的新貌。
稷山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去一次,就会有一次的收获;多去,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吃一方饭。对于“稷山四宝”,我最感兴趣也情有独钟的数稷山饼子了。
追溯起来,我第一次吃饼子是在六岁的时候。那也是一个阳光和暖的秋日,上学前班的我和小伙伴们在乡镇街上表演节目,欢度国庆。我们头上扎着小辫子,穿着走亲戚时才穿的新衣服,手上拿着老师发的红绸带,排着整齐的队伍,跟在铿铿锵锵的锣鼓队伍后面慢慢行进,边走边随着锣鼓的节奏上上下下甩动着红绸带。表演了多久,我已经记不得了,活动中还有什么节目,也一点没有印象了。四十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不能忘怀的是,在行进的过程中,我的母亲挤到看热闹的人群前,给我的衣服口袋里塞了半块饼子。饼子的焦香倏地就在我的脸面前蜂般嘤嘤嗡嗡起来。我迅疾地看了母亲一眼,笑了。母亲也看着我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吃一块饼子,是一个农村小孩日常的最大奢望和百爪挠心挥之不去的念想。当活动结束,我捧起饼子迫不及待地吃时,一定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一定会觉得那个泛着黄尘的土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从身边走过的每个人都用羡慕又馋涎的眼光看着我,也许他们的眼里没有馋涎,但我觉得是,一定是。
那块饼子的味道几何,已经烟消云散在岁月的长河无从追念,只有母亲看着我笑的画面,铭刻在我的心里了。而饼子就是天下最好吃的这一概念,也如磐石般固守在我的心里了。
母亲给我的那块饼子,我想应该不是稷山饼子,对于稷山饼子的不陌生以至于追捧,要等到工作后生活在这个小城了。
小城不大,打饼子的摊子却不少,几乎是,每条街上都会有一个,热闹的地方还不止一个两个,是有好几家的。无一例外的,这些饼子摊的主人都是稷山人。春夏天气热的时候,小城的人喜欢吃凉粉,辅以最好的搭配就是饼子。秋冬季节,天气寒凉,人们又热衷于喝羊汤,羊汤里泡的也往往是饼子。这些饼子,当然都是首选稷山的。
稷山饼子,已经成为小城人饭桌上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主食。
在我家村子的大门外几步远处,就有一个稷山饼子摊。摊面不大,夫妻二人经营。丈夫专管揉面、擀面、烤饼子等一系列的活计,媳妇负责招呼顾客、卖饼子。他们卖半圆饼,也卖油酥饼。他们的半圆饼量足、焦香,油酥饼呢,外脆里软,非常好吃。所以,这家摊前,总是围着好些个人等着买饼子。
可以说,有稷山人的地方,必定有稷山饼子。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在稷山县城的街上一家任记饼子铺前吃到饼子时,才咂摸出来,吃饼子还是要吃正宗的。
任记饼子的半圆饼好吃,油酥饼也好吃,是各有各的味道,各是各的好。半圆饼外焦里嫩,吃起来暄软又不失筋道,充盈在口腔里的不仅有淡淡的焦香,还有轻轻浅浅的芝麻香和小茴香的香味;油酥饼呢,层次分明,一口咬下去,“咔嚓咔嚓”清脆的声响如舞台上打板声般,先愉悦了食客的感官,似乎是为接下来的主角登场而蓄势,当蓬松、酥脆和着面香、油香、焦香一并在口腔里升腾开来时,那戏就到了高潮,食客的情绪也会受到鼓舞般,欢腾着,满足着,也顾不得讲究什么吃相,捧着饼子,一口赶着一口地大快朵颐。如果说,半圆饼有憨厚朴实的个性,有着让人敬佩的笃定和夯实,那油酥饼就是灵动秀美的,给人的是富足和欢喜。
任记饼子铺的老板任秀梅听我夸她的饼子好吃时,呵呵笑着,谦虚又热情地说,做了几十年了呢!
原来是,今年51岁的任秀梅,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打饼子,等到六年级上完,再没上学,此后,就与父亲一起打饼子卖饼子。等到结婚后,又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自己的饼子摊。说起来,她从事打饼子这一工作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听说我想采访她,秀梅就笑着说道:这有啥好采访的,一个下苦活。
据介绍,秀梅做的饼子用料非常讲究,面粉用的是当地所产的优质小麦面粉,以无公害无污染的植物油和芝麻、茴香等为辅料,且是老面发酵,第二天加碱面和面。怎么说呢?是从发面、起面、揉面、揪剂子,到擀剂子、抹油酥、再擀剂子,然后,放到烤箱上烤制等一系列工序,她从来都不含糊,每一道工序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的。她说,剂子的分量,油酥的多少,烘烤的怎样,都直接影响着饼子的口感。再说了,咱做的饼子就在客人的眼皮下,你敢马虎半点或者是偷工减料?
这也就难怪她的饼子深得顾客的青睐。因为饼子是现打现吃的好,所以,她的饼子铺前,从早上6点多开始,就有顾客排队等候。如今,她的饼子铺每天要用10袋面粉,有时甚至有15袋之多,饼子还是供不应求。而在2021年稷山县举办的“饼子王”大赛上,她也一举夺得“饼子王”的称号。这当然得益于她多年的经验,其制作手法已经很是娴熟,烘烤的饼子也色泽金黄油亮,酥脆又不失暄软的口感更是得到人们的赞誉。
说起她的这个荣誉,她一边忙手里的活儿一边跟我说,这有啥呀,做啥要长久,要让人信任,还是要从做人开始,要讲良心,你说对吧。
我点点头,心里已深深地为她的话感动,做事就是做人,多么简单又朴素的话语,又是多么纯粹又高尚的行为标准。如果说一个人仅凭着踏实和勤劳,完全可以撑起一个打饼子的摊子,那么,这个摊子要长久地得人心,要发展要壮大,一定需要这个人优秀的品德或者说德行的支撑。
秀梅跟我正忙里偷闲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摊前来了个客人,张嘴就要买20个半圆饼和20个油酥饼,还说自己是临汾人,因为喜欢任记饼子,在稷山办完事后专门过来给家人朋友带些饼子的。可是油酥饼有现成的,半圆的却不够,且之前已有客人在一旁等待,还有一个饭店预订了50个半圆饼。秀梅告诉那人要等半个小时。那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也真的站在一边等待了。看着这个临汾人,我心想,一个人钟情于某种食物,一方面是这种食物于他是好吃的,也是可心的,另一方面也肯定是满足了自我的一种心理情结。
看着忙碌的任秀梅,看着筐子里码放整齐的饼子,我希望秀梅的饼子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希望人们对这一美食的记忆,能成为热爱家乡热爱稷山的乡愁,点点滴滴融进缤纷的心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