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1-28 09:28:42

晋文公勤王与皮氏邑的建立

   公元前636年,我国历史上属于春秋时代,这一年的春天,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同年秋,周王室发生动乱,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与大臣颓叔、桃子率领狄人的军队攻打成周洛邑,大败周王的军队,俘虏了周王室的重臣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人,周襄王不得不出逃到郑国的汜地,并派出使者告知秦晋两个大的诸侯国。晋文公的大臣给晋文公出主意说:“要得到众多的诸侯的拥戴,没有比尽力于王事更有效的,这是上天赐于晋国的机会。”次年春天,晋文公带领晋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去勤王平叛,并取得成功,杀了叛乱的王子带,把周襄王迎回了成周洛邑。周襄王为了嘉奖晋文公的功劳,把南阳的阳樊、温、原、攒茅等几个地方赏赐给晋文公。《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国语·晋语》载:“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组、攒茅之田。”

    晋文公在接管这些地方土地人口的时候,分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反抗,尤其是阳樊人与原人,《左传》及《国语》中均有阳樊人及原人反抗的记载。原国的始受封者为周文王之十六子原叔丰,封于原,即今河南济源西北。樊国的始受封者为周太王之子虞仲的后裔仲山甫,封于樊,即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东南,后随周平王东迁至阳地,这也是“阳樊”得名的由来。阳樊人与原人都是周王室的亲族,晋文公围攻阳樊,阳樊人不服,并说:“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国语》),这让晋文公不得不慎重稳妥地考虑。

    雄才大略的晋文公在降服了这里的人民后,为了充分占有消化这些地方的土地及人口,开启晋国在黄河以南的事业,实施了两个重要措施。一是谨慎地任命地方官吏。《左传》上记载晋文公向身边的近臣咨询镇守原地的人选,他的近臣说:“以前赵衰跟随你流亡的时候,他背着食物饮料,一个人走在小道上,既使很饥饿也不偷偷去吃,可见他的忠诚。”晋文公便让赵衰做了原地的地方官。另让同样跟他流亡十九年的大臣、也是他的舅舅狐毛的儿子狐溱做了温地的地方官。二是对被占领地人口进行了内迁,从根本上消除了动乱隐患。《左传》载“乃出阳人”,“迁原伯贯于冀”,实际上除了把原人迁到“冀”地外,至少把一部分阳人也迁到“冀”,“冀”即今河津。《左传》的记载里特别指出了“迁原伯贯于冀”,而没有指出“迁阳人于冀”,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前三十年,即公元前665年樊仲皮反叛王室,周王命虢公平叛,“并执樊仲皮于京师”后国除。另一种可能是阳樊人内迁后分散于晋各地。

    这两项举措为晋国拥有河南南阳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载晋“始启南阳”,是晋国此后100多年称霸诸侯的先声。而迁入河津的原人及樊人也是河津早期的原姓樊姓之祖,樊人迁来后所建的都邑还是后来河津被称为皮氏邑乃至皮氏县的直接原因。

    周灭商后大封诸侯时,河津境内为冀、耿、韩三个诸侯国所有,此前已先后为晋所灭。韩为周成王时所封,受封者为成王之弟,大约位于今河津东部及稷山西部一带,于公元前757年为晋文侯灭;耿为殷商后裔,大约在汾河以南及万荣北部一带,于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冀在汾河以北,东至稷山华峪一代,在公元前658年之前为晋灭。晋文公将原人及樊人迁入“冀”,成为河津最早的原姓樊姓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居河津各地,至今河津很多村名以原、樊而命名,如樊家庄、樊家坡、樊村、西樊村、沙樊头、樊村堡、樊家峪、平原、南原、北原,及龙门村的原姓,与此次迁移不无关系。

    《左传·隐公八年》记载鲁大夫众仲回答鲁隐公关于族氏的问题时说:“天子以有德的人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氏;诸侯以字为氏;有谥号的,后人有以谥号为氏;先代做官世代有功,就可以用官名为氏;也有以封邑为氏的”。樊姓先祖与周同姓,始封在樊地为诸侯,故为樊姓。后随周平王东迁至阳地,也称阳人。樊仲皮,字皮,为周王室大夫,他的后人以王父(祖父)的字为氏,是故别族为樊姓皮氏。

    迁入冀地的阳樊人聚族而居,自然形成了自己的聚落——邑。公元前627年,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在位期间,卻缺因晋于狄人在箕地的战争中,俘获白狄子有功,被任命为卿,并封于冀。这时,皮氏的邑与“迁原伯贯于冀”所形成的原姓聚落的邑都在卻缺的封地里。与之前晋献公灭耿后封给其大夫赵夙的耿邑并存于当时的河津域内。

    其后在春秋时期,晋国大量的以大夫的封邑为基础而置县,重新进行行政区域划分的进程中,设置了以樊姓皮氏所建的城邑为中心,包括原来的耿、冀、韩三个诸侯国领地的县——皮氏县。这与以卻缺之侄卻犫的封邑命名的“犫氏乡亭”可能为同一时期,只是犫氏邑在并邑的过程中变为乡,后来又进行“十里一亭”的规划时进一步变成了“亭”而已。

    (任泽军/文   作者系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文公勤王与皮氏邑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