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2-12-26 11:17:20

发生在河津革命老区北里村的爱情绝唱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在攻打临汾前夕,河津北里村一位结婚不久的农村妇女“送郎上战场”,相约革命胜利后团聚。孰料,这一等就是55年,直到2002年老人生命终结也未能如愿。这位革命老人是北里村王卫东的奶奶任当英。从青丝到白发,她在苦苦寻找和漫长的守望中,历尽艰难,安葬了公公婆婆,照护了小姑子,养活了儿孙8人,用生命谱写出一曲忠贞悲壮的爱情绝唱。

妹妹送哥泪花流

    北里村是革命老区,中共河津地下县委曾驻扎这里,红色土地孕育了革命人民。1947年春节过后,北里村东沟边一个农家小院,农民王成章的儿子、19岁的王德恩(参军后改名王贵忠)告别妻子任当英,到县城面粉加工厂做工。此时任当英已怀有身孕8个月。有一天,王德恩回家后对任当英讲:“房檐下终究不是避雨的,娘家终究不是养女的。我想参加解放军,你将来管好咱娃,等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听到这里,任当英才明白丈夫的远大志向,依依不舍地送走亲人。一个多月后儿子王斗斗降生。当年5月10日,任当英接到丈夫从临汾邮来的第一封信,激动地泪流满面。

    1948年6月的一天,河津县人民政府一队人马敲锣打鼓进了北里村,送来一张立功喜报,内容为:王贵忠同志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5月17日,在临汾战役中,因他是班长,带领全班战士猛冲猛打,占领阵地;在总攻时,他又是猛冲猛打,完成任务……经民主评定,为人民光荣建立一等功,除依章表彰奖励外,特驰报贵府祝贺。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此时,村里人才知道,任当英的男人在解放军第八纵队24旅7团9连立了大功,毛主席专门为临汾攻坚战发来贺电,徐向前司令员在庆功大会上为其颁发了立功喜报。20出头的任当英双手捧着喜报,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滴湿了衣襟。她为丈夫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了战功而高兴。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孝敬好老人,料理好家务,种好庄稼,抚养好儿子,让丈夫安心打仗。

    此后几十年里,任当英以大山般刚毅撑起这个革命家庭。有年冬天,她到沟里拾柴禾时掉下崖,摔得不省人事。苏醒过来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活下去,我要等丈夫回家”。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时,她顶一个全劳力,经常加班干活,为的是多挣工分,好把儿子养大成人。

半个世纪寻夫路

    临汾攻坚战胜利后,王贵忠所在部队开赴晋中、太原等地,为解放山西和华北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又进军西北,挥师西南,赴朝参战,屡建战功。全国解放后,王贵忠杳无音信。任当英和公公王成章便托人写信,在《人民日报》刊登过寻人启事,给解放军**去信请求查找。部队和新闻单位对任当英的来信每件必复,但内容大都是:我们经过多方设法寻找,现仍查无下落,故将你的来信转给了你县人民委员会处理。此后多年,特别是在衣食短缺的年代,任当英从牙缝挤出来的钱便是购买信封、信纸和邮票。每次寄走信件后都是煎熬的等待。几十年发过多少封信,她实在说不清。不知多少个夜晚,她从睡梦中哭醒。泪水干了,眼睛肿了,也没盼到丈夫音讯。1967年7月份的一天,忽然有西安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王生华等人来到北里村,打听王贵忠下落。当时家中没人,来人留下字条后便走了。王生华的出现,又一次唤起全家人的希望。此时,儿子王斗斗已长大成人。多年来,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多么想找见父亲,亲亲热热地叫一声“爸爸”。那么,王生华是不是王贵忠呢?1977年2月,王斗斗到西安找到王生华,得知其是王贵忠攻打临汾时的战友。当时由于单位审查个人历史,王生华便与外调人员找到河津,想让王贵忠给他写个证明。当问及王贵忠临汾战役后去向,王生华也不清楚。王斗斗带上军功喜报找到中央军委,军委认定王贵忠原来的部队在南京军区某军某师,但南京军区查无此人。他又辗转镇江、无锡、诸暨等地部队,也均查无此人。1978年1月,得知南辛兴村在外干部、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赵永祥回家探亲,王斗斗便请求其帮忙。赵回南京不久后来信说,刚认识一名参加过临汾战役的部队干部,姓王,长相与斗斗相像,请速来辨认。王斗斗与本家一位长辈立即前往。见面后一问,此人是吉林人。任当英一家又空喜了一场。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王斗斗四处奔波寻父之时,1981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方35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彻底塌了。1983年,国家民政部和河津县人民政府根据多年来寻找情况,确定王贵忠同志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批准为革命烈士,河津县政府每月发给任当英60元抚恤金。尽管如此,仍没动摇任当英一家寻找亲人的坚定信念。儿子王斗斗去世后,孙子王卫东又怀揣立功喜报,踏上艰难的寻亲之旅。5月17日是临汾解放纪念日,南京军区“临汾旅”每年都要派人参加活动。1984年5月16日,15岁的王卫东带上干粮,从河津骑自行车行100多公里到临汾,想从南京来人中打听爷爷下落。他在临汾革命烈士陵园门口守候了一天一夜,直到17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才失望地离开。1997年5月17日一大早,王贵忠的妹妹又从河津赶到临汾革命烈士陵园,当一队队少先队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时,她流着泪朝着纪念碑磕了几个头。

向革命老人致敬

    1998年上半年,记者曾两次专程回老家北里村采访。任当英住的低矮破旧的南房,厦上长满了蒿草。老人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她泣不成声地说:“我娃他爸是死是活,都是为人民打天下走了,日子再苦再难,我也不能背叛革命功臣。”几十年来,任当英一家还曾给邓小平、徐向前等领导同志写信,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均将信件批转给有关部门。同时,参加过临汾攻坚战的关志超、陈克难、韩月季、唐明先、李建唐等部队老领导也热心提供线索,帮助寻找。北京军事科学院陈克难多次给任当英写信,提供一些老战友通信地址。某部队军史组李建唐一封信竟写了20多页,根据当时部队去向和番号变动,帮助制定寻找方向。随着《山西日报》《临汾日报》《河津报》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任当英一家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临汾市委党史办、河津市委党史办积极查找相关历史资料,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伸出关爱之手。晋城矿务局贾卫东等革命烈士后代来信提供线索。临汾市全国绿化劳模郭贵成老人来信写道:“半个世纪以来,你们一家走上父寻子、妻寻夫、子寻爸、孙寻爷的艰难困苦的征途,辈辈相传。您老人家50年如一日,保持革命气节,使我钦佩。特节约生活费300元,为您老人家奉献。”2001年12月31日,75岁的任当英老人在苦苦等待半个多世纪后,带着终生遗憾离开了人世。北里村党支部为老人开了追悼会,临汾市民政局、河津市人民政府特批慰问金并敬送花圈。2007年,记者随同南京军区离休干部薛子英瞻仰临汾革命烈士陵园。薛老是万荣人,也参加过临汾战役。他说:“没听说过这个河津人。如果有,同为运城老乡,肯定认识。”为了表达对任当英一家的敬仰,薛老饱蘸浓墨题写了“功臣家庭”四个大字。由于时间久远、战争毁损及基础档案资料缺失,在革命战争中许多战士牺牲后埋骨他乡,变为无名烈士,成了家人心中永远的痛。令人欣慰的是,河津市委、市政府恢复了中共河津地下县委北里旧址,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的爱情绝唱,已融入慷慨激扬的红色交响乐,震撼人心,涤荡灵魂,意蕴悠长,代代传颂。

(作者李宏伟,河津市北里村人,现为山西日报临汾分社社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生在河津革命老区北里村的爱情绝唱